旗下微信矩阵:

谁是中国的科技寡头,改变格局的力量将来自何方?

再往后看,改变格局的力量将来自何方?源生于互联网自身的企业或许已经机会渺茫,更有可能成为新寡头的,或许将是互联网与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硬件,或是与传统的工业、商业、金融业或其他领域融合嬗变之后,所催生出的跨界企业。
2013-09-23 13:21 · 投资界     
   

谁是中国的科技寡头,改变格局的力量将来自何方?

  中国有科技寡头吗?

  寡头有很多种,从商业上来讲,主要指掌握着庞大的资源与资本,在实际上控制着行业命脉的极少数企业。

  在寡头形成了垄断的市场,只有少数几家厂商供给该行业全部或大部分产品,每个厂家的产量占市场总量的相当份额,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厂商数量少,厂商相互依存,价格稳定,厂商进出不易。

  所以,即使规模够大,实力够强,但如果对行业没有足够控制力,依然无法被定性为寡头,比如联想,比如中兴、华为

  寡头往往诞生于行业的价值链的最上游或最下游。上游者以绝对的技术统治力量,制定行业规则,比如在传统IT时代,英特尔+微软的联手,一度让整个世界都只能跟随其脚步前进;下游者则挟用户以令市场,比如当前的互联网巨头们,费尽心机争夺的正是"用户入口"四字。

  在中国,由于在工业时代和IT时代的缺课,一直鲜有强大的上游企业出现,即使有,也大多是只能在细分领域,或是称霸一城一地,难以像英特尔、高通微软、谷歌一样能枝蔓遍世界,覆荫全行业。

  因此,中国的科技寡头,大抵都还是在“力争下游”。

  如果把时间倒回到10年前,毫无疑问,当时的寡头是三大运营商

  从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到2012年以前,在长逾10年的时间里,整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生态链,都基本依附于运营商

  在游戏、电商、行业应用等商业模式成功奠定根基之前,整个中国互联网正是靠着运营商的哺养,才渡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刻。

  它们的服务器放在运营商的机房里,通过运营商的带宽和用户分发,提供给数以亿计的用户使用,并通过运营商的计费通道获得分成收入。

  自然,为这个生态系统厘定规则的话语权,也牢牢掌控在运营商手中。这形成了一个极具戏剧性的现实:中国最具自由精神、最为开放的行业,实际上却被三家超级国企所主导。

  但现在,形势已经变化。

  高度市场化的互联网,注定不会为流程长、机构复杂、决策缓慢的运营商所束缚,一旦技术与环境适宜,它们就会挣脱枷锁,重构游戏规则。

  随着互联网自身的繁荣,以及对各个行业的不断渗透,创造性的商业模式,以及与传统商业的融合不断出现,互联网的生态越来越走向线下,越来越社会化,而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线上信息应用。

  手机内置、应用商店等新的渠道,让运营商的渠道优势不断弱化,而网络支付和手机支付的繁荣,更让互联网彻底摆脱了运营商的钳制,最终彻底走向OTT,将运营商“管道化”。

  于是,中国的互联网乃至科技领域的话事者,也已经轮换。可以看到,伴随自去年以来的大批并购,以TABLE(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雷军周鸿祎)为核心的互联网巨头,正在加速瓜分互联网的版图,并划分出各自的阵营和地盘。

  它们,正在取代运营商,成为中国新的科技寡头。

  在新的生态下,新的科技公司成长,正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不但需要创新,也需要在这个寡头竞争趋势越来越强的生态中,既要寻求站队避免成为寡头战争的炮灰,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避免被人一口吞下。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搜狗和王小川,能够在搜狐、阿里、腾讯、360之间合纵联横,维持对自己最有利的微妙平衡。

  可以预见,未来至少3-5年内,中国的互联网的最重要的变化,都将只会是这几家寡头的棋盘落子。 

  再往后看,改变格局的力量将来自何方?源生于互联网自身的企业或许已经机会渺茫,更有可能成为新寡头的,或许将是互联网与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等硬件,或是与传统的工业、商业、金融业或其他领域融合嬗变之后,所催生出的跨界企业。

  本文作者为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产业部主任,公众号科技杂谈负责人王云辉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309/2013092335502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