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关注GP的前世今生获高回报率,深度加广度练就GP价值

人民币基金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趋势,是好的项目在本土融资、本土上市,这是最正常的情况,当然前几年因为很多政策的限制,很多中国优质的企业在海外上市,最近刚刚上一场论坛也谈到了VIE的热潮。
2015-06-18 15:31 · 投资界     
   

关注GP的前世今生获高回报率,深度加广度练就GP价值

  中再资产管理曲家浩:PE要看长期,重点放在配置上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清科每年年中的时候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大家一起探讨LP和GP的合作,还有大家对投资的一些看法。刚才大家谈了一些行业趋势和对拆VIE的看法,我自己很有启发。这一场重点,以及GP和LP重点关注的一些环节。这场的LP非常有代表性,在座的都很熟悉,我这边盛世投资和曾纯是市场化管理公司的代表;元禾的王总和徐总、创业接力都是国家,曲总是保险公司的代表,是每个LP都要争取的对象。我来自中再资产,中再资产实际上是帮再保险公司提供资产,我们为保险公司做保险。整个中再资产的管理规模不算大,1500亿人民币,另类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三年前开始起步,境内和境外投了十家GP,还会持续投,同时我们也在做跟投和直投的业务。

  我觉得作为保险公司,作为一个机构投资人,从开始做PE这个事情起,就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长期的考虑。所以,三年前我们开始做的时候,是做三年的规划,包括另类投资的规划,第一个规划到去年年底结束,今年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为三年的规划,当然这个规划内容就比较广泛,我未来要投多少,投到哪儿,是境内境外,各种策略是怎样的比例。其实,做好之后就是总体的安排。我觉得就短期市场变化,应该去考虑。但是我觉得作为机构投资人来讲,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配置上,而不是放在时间上,我们往往希望把握,但从长期来讲很难去把握。

  三年前,我们开始做PE的时候,面临最大的疑问就是是不是做PE最好的时机。因为三年前,整个经济形势下滑,PE行业也面临很多问题,IPO也停止了,很多高净值的客户也无法继续投资,收益率从前几年很容易达到50%甚至更高,到后来降到很难看。那时候,我面临的就是这个质疑,就是说这个时机是不是该投,我们想既然PE是长期的,就应该放到长期的角度来看。反而是市场低迷的时候,恰恰可能是一个好的时机,等到推出的时候,可能会遇到比较好的市场环境。三年前来看做投资,现在来看效果是不错的。

  当然市场上,也要结合短期的形势考虑微调投资的步骤和策略,比如说现在的市场,我们看到A股市场已经到了5000点附近,2000点起来,对我们来讲有喜有忧,喜的是比较好的部分有比较好的收益,忧的是现在投入的,因为二级市场估值提升肯定会带动一级市场的估值,这时候反而会考虑投资是不是合适。

  今年,从短期的配置考虑,当然整体上还是处于组建的过程中,前期会投资一些相对综合性的GP、规模相对大一点的GP,可能从现阶段会更多关注和资本市场相关性低的品种,比如说早期的VC,可能资本市场过热,对项目早期传导会相对弱一些,另外其他的一些策略,像夹层这样的策略,跟以前过热的资本市场会比较相关,我觉得反而会希望更多的关注。当然,并购方面其实对整个多元化来讲也是考虑,但实际上我觉得并购这个策略在国内应该还是属于相对比较成熟,能够有能力、有条件的GP并不是那么多,但我们会持续关注。

  刚才嘉宾说了保险适合投母基金,我们需要有一部分长期资产做配置。但从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情况来看,其实大家对投PE的投资风险比较高,周期比较长,可能跟某些公司的高管任期考核等等各方面,是有不匹配性的,虽然放开,但保险公司低于社会的普遍预期。从投资方式来讲,其实大家的差异也很大,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的确摧残很大的不同,大公司有自己的品牌资源优势,是值得在直投方面做更进取的一些工作。当然从国外保险公司的实践经验来讲,其实保险公司这么大的体量,依靠自己建团队,靠自己做直投,我觉得可能从国外普通最佳实践来讲,并不是太好的做法,更多的是保险公司做配置,选择一些优秀管理人帮他实现在股权投资方面的一些配置。

  当然至于说投基金还是投母基金的问题,因为最早保监会的监管政策,刚开始不长我们投母基金,和当时的监管思路也有关系,因为按照当时的监管政策要求,保险公公司能投的GP数量本身有限,可能只有大基金可以投。作为保险公司来讲,通过母基金再投机构的意义就不是很大。我觉得其实如果保险公司通过母基金投资的话,一定是母基金可以提供保险公司不能直接做的类型,当然从我们的角度,我们现在看母基金更多看海外,因为海外的GP数量更加庞大,以境内团队覆盖起来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也在看海外做VC的FOFs,我觉得对我们来讲有价值。境内的母基金是不是对保险公司有价值,确实要看它能够给保险公司的提供附加价值,比如说在某一个领域,可能GP相对规模比较小,会更分散一些,通过母基金的形式能帮助保险公司实现配置,这是有这种逻辑存在的。当然另外也看各保险公司的条件,我觉得有一些中小的保险公司希望在PE方面有些配置,但又没有条件和能力建自己的团队实施配置,我觉得借助FOFs来做,我觉得也是有它的逻辑,关键就寨与能够给保险公司提供它自身所不能够做的一些服务,这是核心的问题。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506/20150618384373.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