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刚刚重磅宣布,参投印度打车(三轮摩的)神器Ola最新开的F轮融资,投多少没有往外捅,太子去询了也没询出屁来,只是听闻印度媒体流言称,数字在3000万美元上下。
Ola的F轮是奔着5亿美元去的,完成之后估值起码上50亿,据悉目前已经融到2.26亿美元。这意味着,滴滴又多了一位实力雄伟的盟友,来对抗Uber对地球的迅猛殖民。
近两个月,滴滴这类合纵连横的外交动作非常活跃。美国方面,滴滴战略投资了Uber在老家的直接竞争对手Lyft,还和社交网站LinkedIn签约合作;亚洲方面,8月投资了基于新加坡的Grabtaxi,现在再加上Ola。
美国方面的合作,究竟能带来多少实在的效益还很难说;但是亚洲方面,几乎是联合贯穿了东/南亚市场。
他们在各自的疆土上都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滴滴打车在中国份额超过99%,专车份额约80%;Ola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也超过80%;而Grabtaxi则是东南亚*的打车软件),让Uber的全球计划正在历经痛苦的分娩,一不小心就是难产的节奏。
背后的原因,除了各自的地头蛇优势,了解用户习性、和政府大哥比较要好以外,他们还有强有力的资本支持。尤其考虑到Uber的吸金能力——13轮过后累计起码有82亿美元,估值500亿;独立部门Uber中国少说也有自己的12亿美元——丧心病狂到不行。
一定要有靠谱的干爹,才能干过Uber党。好在大家都装载了十几二十个:
滴滴快的:7轮融资,14枚投资人/机构,44亿美元
Grabtaxi:5轮融资,10枚投资人/机构,6亿8000万美元
Ola:7轮融资,21枚投资人/机构,9亿180万美元
大致撸了一撸亚洲滴滴们的资本背景,才发现原来他们从资本基因上,就注定了要在一起。有多家投资机构,包括老虎环球、中国投资集团、纪源资本涉足两家以上的投资;再算上美国小伙伴Lyft——
Lyft:8轮融资,25枚投资人/机构,10亿美元
于是,在滴滴联盟的“Uber抵抗军”中,我们发现贯穿四家的投资大亨,是专投IT业的软件银行。
也许你会闲着蛋跑去查投资人花名册,发现软银没有投Lyft——但是阿里巴巴投了。
软银从最早期就开始投资阿里(2000年,阿里1岁左右),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1/3的阿里算它的),关系很黏糊,马云还是软银的董事。上周,阿里的股价在纽约证交所连日滑坡,把软银的股价也顺便带着溜了溜,跌出了两年来新低。(就算阿里再烂,软银从来都没有抛售过……)
当然,投资人并不是直接的决策者,但是他们有种隐形的推动力,尤其是当该投资方是著名的巨额投资爱好者——从D轮开始放些大招,喜欢在成长阶段的公司持有大量股份——很难说公司不会被暗暗推搡着前行。
最近,在被各地老湿纷纷发现,软银闷头投资了这么多和Uber作对的出行软件后,软银总裁兼COO Nikesh Arora表示软银无意去拉拢一个“反Uber联盟”。
他说,“这可能不会是一个独赢独大的市场。很可能会有两个玩家剩下来主事,当然,希望我们投资的公司会在那些活下来的里面。”如果你清楚软银的投资逻辑,就知道他们投资的企业很难会夭折。
他们并不像很多时髦的风投经常摆些小额到初创型企业;软银偏好更成熟的创业公司,商业模式被证实能做起来,然后再投钱(平均起步价约1亿美元左右),去催化这些企业的音速茁壮。
这类晚期投资比起初创风投风险要小得多,因为初创公司很可能就是不赚钱甚至没有盈利能力的。除了风险,考虑到未来几十年的可持续发展,软银也认为维护少数几个规模大的资产更有利,因为大额市场没有那么……拥挤。
最近,软银还在结构上作了调整,关掉了风投分支,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到支持成熟企业上,在手动发扬马太效应的事业上,软银显得很有决心。
“我们越来越相信,未来是集中在更小规模的企业上,他们能引领创新,并有潜力成为市场行业中的*。”
这场世界大战最后可能是什么形态呢?我賭5毛:并购并购并购,然后变成东西两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