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黄腾达
有了保险平台之后,蔡氏兄弟更加忙碌起来,兄弟俩的分工仍然不变:蔡万春担任董事长,负责战略和对外事宜;蔡万霖担任总经理,负责具体业务和内部管理。
在蔡万霖的操盘下,国泰产险和国泰人寿发展得都非常快,而且明显高于同业。其中,国泰产险在成立之后三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9%、32%和38%。国泰人寿的情况也差不多,其市场占有率则更可用“惊艳”来形容,到1963年(成立两年后)就达到了31.6%,到1967年(成立六年后)更达到了42.8%。在保费规模上,到1971年(成立十年后),国泰人寿的普通寿险有效保单突破了100亿元新台币,市占率则更攀升至50%。
除了保险行业之外,蔡氏兄弟还进入到房地产、塑胶和海运等行业,于1964年成立了国泰建设公司、国泰塑胶公司和国际海运公司,并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大型企业集团。
那么,蔡氏兄弟何以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呢?对于这个问题,华商韬略总结了以下三点:
首先,蔡万霖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去抓主要问题,抓一个生意的总纲。他常说,“我掌管这么大的家业,首要的是必须抓住这个‘纲’,不然的话就会出乱子,甚至会搞砸锅。”
以国泰人寿为例,公司发展初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拉队伍、建班子,之后才可以谈其他。
华商韬略掌握的资料显示,1963年10月到1966年4月,国泰人寿通过媒体共发布了305次招聘广告,每次录取约300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培训了大约10万名保险代理人,而且招募对象的80%是全职太太、毕业新生、退伍军人、退休教师和公务员等可靠群体。
有了队伍之后,蔡万霖便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干部上。对于外勤部门,他一天跑4个单位,最多时跑5个,亲临一线督导。对于内勤部门,他也采取类似的方式,他的办公室位于国泰大厦的第28层,他会随时搭乘专用电梯到每一个楼层巡视,一是了解那里的业务情况,二是查看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
蔡万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通过这种对于内外勤全面而细微地了解,他能*时间了解公司的问题以及员工的状态和想法,从而在决策层面做出快速反应。此外,他的工作状态和高强督导还使每一个干部时刻不敢松懈,都加班加点地工作。
品牌建设方面花样繁多,他指挥属下去闹市区拉横幅,立宣传板,发传单,使用一切手段让民众看到并记住“国泰”品牌。通过这样经年累月的积累,国泰渐渐发展成台湾民众最熟悉的品牌,极大拉动了业绩的增长。
最后,蔡氏兄弟非常舍得在增强品牌公信力方面下本钱。兄弟俩曾专门去日本考察金融业,发现大的保险公司都拥有自己气派的办公大楼。回到台湾后,他们就决定建设自己的办公大楼,于是于1964年到1968年在高雄、台中、屏东、彰化、新竹和基隆等城市大量买地,共建成了109幢国泰大厦。
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蔡氏企业集团在台湾商界已首屈一指,风光无二。
然而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场变故,并引发了一场危机,险些将这个大富之家打翻在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