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九轩资本创始合伙人刘亿舟:互联网+物流行业的底层演变逻辑及未来趋势展望

本文基于商业常识总结思考了左右物流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并提出了“分段运输、主干优先、分级集结、降维扩散”的物流扩散一般规律,并基于这些底层逻辑研判了互联网+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
2016-10-19 13:35 · 创业邦  刘亿舟   
   

  物流场景分割理论

  任何商业分工的安排,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调控,这只“无形的手”便是驱使整个产业链分工的总体成本最小化的那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局部的垄断和管制力量除外)。一句话,如果全社会的运营车辆只要跑在路上都是满载的,那么这个效率就已经到了*了,无需互联网的改造。但事实上时,由于运力资源被分割在若干“私有云”中,经常出现“没有满载”或者“资源闲置”的情况,所以才需要通过互联网的连接打破供需矛盾,实现“*的匹配”以保证总体资源利用效率*化。

  前面已经提到“分段运输、分级集结”的理念是降低社会总体运输成本的一般规律,但在具体的场景里面,运输格局的安排还会受到密度、频次、价积比、价重比等因素的影响(“价重比”是指价格和重量的比,而“价积比”是指价格和体积的比)。

  因此,在运输格局的安排上,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物流场景分割理论”,即越是高密、高频、高价积比、高价重比的品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干(线)支(线)毛(细)”一体化,越是低密、低频、低价积比、低价重比的品类,越需要“分段运输、分级集结”以确保每一段都有足够的满载率和运输工具匹配率,只有这样才能*程度地降低成本。这一逻辑背后的逻辑是,任何一种品类的商品,其运输成本占其总货值的比例必须降到一定数值以下,而对于高价积比和高价重比(如手机、轿车)的商品,由于其体积较小而货值较高,因此其运输成本比例相对较低,为了保证时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一定的效率损耗或者采用更高维度的运输工具(如空运)。当然,对于这些品类的运输安排,在现实中是在成本容忍度、时效性和安全保障等多种因素之间均衡的结果,也是以上两个规律均衡的结果。

  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促进更多新的销售通路的发育

  正如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快递业的发展,反过来,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可以促进更多新的销售通路(互联网消费场景)的发育。物流和商流是迭代发展的,增量的互联网消费场景带动了新兴物流(快递)服务的发展,反过来,新兴物流服务的充分发展又可以进一步降低互联网消费场景的成本门槛。

  随着线上消费比例的提升,区域内的订单密度也会相应提升,从而带动物流资源密度的提升,这些基础设施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支撑新的互联网消费场景的出现,从而呈现出“以高频带低频”的趋势,并最终将“低频”的消费培养成相对高频的消费场景,比如互联网生鲜品类的发展就符合这样的发展趋势。

  双边平台的陷阱:有效供给不足与价值闭环

  对于以互联网整合物流资源的项目,从浅层次来说,平台始终是一个“一手托两端”的角色,无论是以自建或者众(外)包的方式整合运力池,如何保证双向的有效供给是保证平台度过“成长期陷阱”(0到1的阶段好说,1到10以及10到100通常是个陷阱)的关键。平台必须要有足够的订单规模和订单密度才能养得住资源池,从而保证资源方供应资源的动力。反过来,平台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源供应才能保证及时响应客户的订单需求,尤其在需求端和供应端的时间差、空间差、成本差等各种“差”客观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在网格内或区域内依然保证足够的有效匹配率是关键。

  通常来说,资源密度和订单密度要迭代发展,并且要确保资源密度适当超前于订单密度的发展才能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平台的运营必须要遵循这一策略,才能确保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互联网在解决信息匹配方面天生具有更高的效率,但是作为互联网+物流的项目来说,如果仅仅只是解决了信息闭环,而不能形成服务闭环和价值闭环,同样无法持久黏住用户。对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来说,平台必须充当“*服务商”的角色,为平台所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品牌、品质等方面的背书,也就是说,平台需要输出的价值必须包括管理红利、品牌红利和信息化红利,以确保最终提供给客户具有价值闭环的服务。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