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海底捞“隐忧”:基因与转型的冲突,要么标新要么平庸!

一无所有的张勇终于认识到,一个没背景、没学历又不认命的人,只有用“双手改变命运”这一条路。1994年,他召集了身边的三个死党:好女友舒萍、好基友施永宏和好基友的好女友李海燕,凑了一万块,打了四张火锅桌,创办了海底捞。
2016-10-21 18:47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熊剑辉   
   

  物极必反

  2011年年初,北大教授黄铁鹰的《海底捞你学不会》热卖,让海底捞成为现象级品牌。关于海底捞和张勇的报道铺天盖地,商学院列为教学案例,各行各业推崇关注,这都让张勇感觉无所适从。

  出名是把双刃剑。张勇深切知道海底捞问题不少,在赞誉环绕的2011年,他在微博上表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就是海底捞的现状。”人们说张勇太谦虚,实际上,问题已若隐若现。

  首先,海底捞的扩张渐入瓶颈,难在没有足够多的合格老员工。新店的核心人员,至少要在老店干个三五年。而当年的新店中,因为老员工不足,已经让顾客感觉满意度不如以往。谈及于此,张勇都直言不讳:“有一部分员工能够做到很好,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是做得很差的,只是有时候你们忽略了。”

  如何培养出大量符合“老兵标准”的“新兵”,成了张勇最头疼的事。但这块没捷径,只能稳扎稳打。如果没有足够的合格员工却盲目扩张,可能是海底捞最快的死法。

  其次,“海底捞服务好”的概念渐被人们接受,有人不免吹毛求疵。比如挑剔服务员热情过度、话太多;或是听说店员有免单权,无理要求免菜免单,否则就差评……对此,张勇无奈表示,海底捞的员工大都来自农村,有人对服务的火候可能把握不当。但积极服务总比不服务好,海底捞还是不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另外,蹭品牌的假海底捞,也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华商韬略梳理资料显示,“海里捞”、“海中捞”、“味佳海底捞”、“海底捞欢乐”等“李鬼”纷纷涌现;有的干脆就叫海底捞,连名字都不改。海底捞只好年年打假,至今都没完没了。


  隐忧若隐若现,已经让张勇倍感忧虑。但让他更加意外且不知所措的,是网络上的“捧杀”与“棒杀”。

  捧杀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海底捞的经典小故事。一个流传甚广的是:一位顾客结完账,临走随口问了一句:“怎么没有冰激凌?”5分钟后,服务员拿着冰激凌气喘吁吁地跑来:“让你们久等了,这是刚从超市买来的。”

  还有网友说:一次在海底捞吃完饭,要赶火车却打不到的。门口的小哥见我带着行李箱,问了情况转身就走。紧接着海底捞店长把自己的SUV开出来,说“赶紧上车吧!时间不多了!”海底捞要冲出宇宙了……

  这些点滴小事很动人、很真挚,却很快被微博上的段子手盯上了。2011年夏天,一种以戏谑、搞笑为特征的“海底捞体”在微博出现。它以匪夷所思的桥段,把海底捞服务员描绘得如机器猫一样无所不能,很快把海底捞玩坏了。比如:

  “在海底捞吃火锅,剩两片羊肉,喊服务员:请帮我打包吧。服务员微微一笑:抱歉先生,不能打包,涮过的羊肉打包会不新鲜。我虽愕然但表同意。起身到门口,电影发生了,海底捞的服务员牵一头羊等在我面前:先生,涮过的羊肉不能带走,但这只羊您可以带走。”

  “在海底捞吃饭,席间与朋友闲聊,焦虑于稿子没写完,等买单离席时,一服务员在身后狂追,以为落下什么东西了。只见她气喘吁吁地递给我一个U盘后便转身离开,回家打开一看才惊呼:哇,稿子已经写好了。作为记者,我已经无法阻止海底捞的进攻了。”

  “在海底捞吃饭,不小心把手机掉进汤里,当我站在锅边哭泣时,服务员突然脱掉衣服跳进汤锅里,然后她探出头,举起一只金壳iphone4:是你的吗?我说不是。她又潜下去,举起一只银壳iphone4:是你的吗?我说不是。她又举起个破手机,我破涕为笑:是我的!她笑着把三只手机都给了我:你很诚实,都拿去吧。”

  人们刚开始觉得搞笑,后来连送房子、送汽车、送女友等不切实际的内容都编造出来,渐渐引发网友的质疑和厌恶,并误以为是海底捞发起的病毒式营销。

  张勇对海底捞可能遭受“捧杀”的担心随即出现。他很快在微博上表示:几家火锅店而已,能走多远实在难说。过度关注增加了我们生存的难度。但我们会竭尽全力,努力改进。因为我们除了开火锅店啥都不会。

  张勇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很快,一场真正的危机骤然袭来。

  棒杀

  “海底捞体”还在网上大热,紧接着有媒体爆料称:卧底青岛海底捞,发现骨头汤锅和饮料是勾兑而成。消息一出,立刻引爆网络舆论。海底捞官网随即发布声明,承认白味汤锅、柠檬水、酸梅汤确实是勾兑而成,但都由正规厂家提供,合法、合规、合乎食品安全。

  但“勾兑”一词太过耸动、充满偏见,“海底捞体”的热传又让人们对海底捞抱有超出寻常的品牌期望,一时间媒体蜂拥而至,质疑海底捞缺乏诚信、良心何在?

  很快有食品专家表示,冲兑早已是食品工业常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对身体有危害,公众不必大惊小怪。商家这样做,一是为节约成本,同时也正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只要是正规厂家供货,就没有问题。公众之所以反应强烈,还是对现代食品工业不了解。

  网民中也不乏理性声音。有人调侃说:我买了罐可乐,拿去一化验,是用水、苯甲酸钠、阿斯巴甜、柠檬酸钠、咖啡因、二氧化碳等勾兑的,不知道能不能告他们公司啊?但舆论是感性的,海底捞品牌受损已确定无疑。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张勇的应对却非常坦荡。他先声明,责任在管理,而不在下属;接着,派出心理辅导师前往青岛,防止员工压力过大造成不测;最后,他对饮料和汤底的合法性给予保证,如果有责任,一定一肩担。

  这个表态,一不怪曝光媒体,二不怨竞争对手,三不苛责员工。张勇只是坦承自身责任、公司不足,不回避、不狡辩,让人们看到海底捞直面问题的勇气。

  当然,张勇也在微博上感慨:“这半年,一会捧,一会揍,有点乱,有点难。”有识之士则呼吁,人们对合法合规的餐饮企业不应过度吹毛求疵,应给予他们正常的生存空间。张勇则继续表示,海底捞的服务还不够好,媒体指出的一些不足,海底捞都会认真反省、认真整改。但不管怎么说,海底捞就是个火锅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