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网文20年:换了天地,老了少年

观察网络文学的最新流行,往往可以知道最近人们正在为什么焦虑着、为什么澎湃着。阅读史也是生活史。
2019-12-23 07:43 · 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程为   
   

千禧年前后,刚刚大学毕业的咸鱼在网吧里通宵熬夜,就为找《覆雨翻云》的手打精校版全本txt。

黄易的这本武侠小说里,魔师庞斑和剑侠浪翻云正邪对决又间杂着惺惺相惜,让这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体会到人性与社会的复杂和深刻。

拨号上网速度极慢,但胜在便宜,网吧通宵只要10块钱。咸鱼租住在学校附近的一间半地下室,月租250块钱,他和三位室友平分。

电子书、Windows系统、单机游戏、软件、音乐……这一代人靠着免费网络资源,完成了自己的数字公民启蒙。“那时就觉得,一切能在网络上能找到的资源,都应该是免费的。”咸鱼说。

知乎用户“毛火山”,则记录了他们十个高中同学费尽心机做任务、帮一位同学获得免费资源的故事:“十个人,十个QQ号,轮流登录他的手机,然后他借着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的机会,连上办公室的WiFi,把手机塞到老师办公室的某个犄角旮旯里下载。”

中国互联网鸿蒙初开之时,资源免费是*真理。盗版意识还在姗姗来迟的路上,免费阅读才是最早一批网文阅读者们亲身经历的时代。

网文从业者杜启溪,是追猫腻的《庆余年》时,在一次战斗剧情后*次为小说付费。主角在北齐朝堂被大师兄追杀,逃至一处悬崖下与间谍头目开始对话。秘密即将揭开,“真的等不及了”。

那是在2009年高考前,这历史性的一刻花了他30元钱——那时,校园外的江西炒粉2元一碗。自此之后,他有了付费阅读的习惯。

彼时,由起点中文网开创的VIP付费阅读模式被各大文学网站跟进,包含门票、打赏、月票等付费机制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日渐完善。有付费能力、有探索欲望、有版权意识的年轻人们,成为网文付费的先行者。

有人觉得贵,即便是千字3分,动辄百千万字也是积少成多;有人觉得不贵,劳动价值无价;还有人觉得不值,因为那越来越严重的注水、毫无预兆的断更及404……

10年完结、近2000万字的小说《从零开始》,有网友曾计算订阅全部vip章节的花费,需要最少444元、最多846元。

直到2018年,以5月上线的*正版免费阅读app米读为起点,一批免费APP成为主流付费阅读模式下的鲶鱼。

如今已年过四旬、在北京有车有房的咸鱼,依然从不付费。大四女生小常的心理界限是每本书50元。杜启溪则持续付费至今。

观点不同,选择各异。自然而然地,每位读者都在付出最现实、得以自洽的阅读成本。

《从零开始》中的龙族族长神林,和宙斯做朋友,跟阿努比斯谈买卖,与玉皇大帝称兄道弟,光明女神和黑暗女神都是他手下;《斗破苍穹》中天才少年萧炎,突然成了“废柴”,后来得神人指引,得到陀舍古帝的传承,晋升为炎帝……

这些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事,当主角在书中做到,“好像自己做到了一样”,一种满足感和畅快感就会从内心奔涌而出。到底是怎样的情感体验呢?咸鱼想了半天,还是摇摇头,说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类似的。

“如果一定要说,可能看《速度与激情》这种好莱坞电影时才会有吧。”最后他说。

爽,一直被用来形容网络小说读者的心理体验。有读者在网上发言,说人类的祖先正是通过战斗捕获食物和击败对手,通过收集资源充实实力,通过XXOO将基因永远流传下去,“这些主题在百万年前就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当中。”

《阮陈恩静》里,香港商人阮东廷与南音歌女陈恩静的爱情故事,是大四女生小常的*。

让她最感触的,却是与爱情无关的一段情节。恩静在经历一段情感波折后回家,对父亲说对不起。父亲说:“对不起吗?你知道自己最对不起爸爸的是什么吗?是你离开了爸爸,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还过得那么不快乐。”

她*次在高中宿舍里读到此处,突然就鼻头一酸,很想回家。

这所中部省份高中实行封闭式管理,每晚十点半下课,隔两三周才能回去半天。她想念妈妈做的红烧肉,夸过一次后,妈妈每次都会特意为她做;她想念每次返校时塞得满满的牛奶、零食,还有印着毛主席头像的零花钱。

后来,她读了沈阳的大学,半年才能回家一次。如今,即将毕业的她又在上海实习,已有两个多月不曾见到爸爸妈妈。

已出版的《阮陈恩静》纸质书,一路跟随着她的奋斗与漂泊,“刷了四五遍,每次读到这里还是很感触,越长大反而越想家。”

都市言情、侦探悬疑、玄幻武侠、仙侠灵异、历史军事……不同类型的网文让读者各取所需,满足着每个人的希冀,也抚慰这个时代的焦虑。实在“书荒”了,有的读者干脆下场操刀。

小常从青春言情看起,“看着小说里的人生,就觉得好像自己也经历了一样”;咸鱼起初*主角开挂,不断升级打怪、天下*。最近着迷军事,还会特意去搞清楚“12.7MM口径的重机枪子弹与狙击枪子弹是否可以通用”;上海的公司职员郭英则一直偏好历史类小说,特别是深刻贴近人性、刻画人物心理、关照到历史微小褶皱之处的那些。

《明朝那些事儿》是郭英的历史启蒙小说。她至今记得这么一个细节:首辅大臣徐阶为了亲近皇帝实现政治抱负,不得不用华丽的辞藻写下了荒唐的文章。

“正人用邪法,则邪法亦正”,尽管朝代久远,但她仍感受到强烈的共鸣。如徐阶这般的权力争斗者,隐忍、低调、但绝不放弃,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坚持着。

她还在读大一时,出于好心帮助一位学姐找到难得的助教工作,不料学姐却临时反悔,让她被对方骂了一顿。以后还要帮助别人吗?她曾有此疑惑。老师正是以这本书来回答她——坚持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并且承担其带来的各种后果。

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工作多年的郭英说自己仍受益良多。比如,因为与老板价值观不和,她的*份销售工作非常痛苦。这位老板满脑子要从客户口袋里掏钱,她却觉得首先应该考虑客户本身的需求。

多番冲撞后,她辞职离开。令她意外的是,那些不满老板的客户,最后都成为她的朋友,“网文里传递的价值观,其实是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

小常也借由网文的提示,改善了与室友的关系。起初,她与一位室友因琐事吵架,陷入冷战,寝室的其他女孩也都很尴尬。直到她看到一部大女主小说,女主角冷静理智、情商也高。她很崇拜。

后来,她主动邀室友出去吃饭,把话说开,和解后再亲亲热热回到寝室。“你的莽撞和暴怒会让别人看出来你只是一个容易跳脚的小丑。把特别暴躁的脾气收敛起来,自己消化一下,没必要给别人带来困扰。”

从PC端到移动端,从MP3到智能手机,中国网文读者的阅读装备在20年内经历了明显的提升。

杜启溪的高三,是与一台杂牌MP4共同渡过的。198块钱,从县城里一个电器商店买来,仿冒韩国三星。TXT格式的小说,一行可以显示十几个字,巴掌大的屏幕可以显示十几行。他很满足,这比之前只能显示两三行的MP3已经好太多。

2010年,杜启溪入手了自己的*台国产大屏智能手机,华为C8650。手机上装了阅读平台软件,看的还是TXT。随着2013年起各家原创小说网站推出手机APP、支付宝微信充值更加便利,他才渐渐养成了手机阅读的新习惯。

以前为了防盗版,小说都是以带水印的图片形式呈现——最近这些年已很少见。

有了智能手机,阅读变得随时而碎片化:晚上睡觉前、上班地铁中、卫生间里、双休日时,网文都是一种消遣与陪伴。

但尽管手机越来越智能、阅读体验越来越好,杜启溪却发现:大约从2017年起,身边一些有付费阅读习惯的朋友们开始放弃阅读了。

一位发小曾问他,是不是所有小说都要花钱了?这位发小在追《诛天*》,充过30元钱,但作者写得很慢,“看完这本书后,以后就不充钱了。”

另一位同学在二线城市的事业单位工作,去年年初也告诉他,自己有点不想看书了,“花钱花得多”。在买车买房、生二胎的热潮下,这位同学也有自己的现实考量。

“需要持续付费,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杜启溪开始意识到,付费用户增长已至瓶颈。掌阅和阅文的最新财报也显示,用户付费比例开始下跌。如阅文集团2018年财报中,阅文平台付费率从2017年的5.8%下降到了5.1%。

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排名前十的网文平台中,有3个席位易主。新晋平台分别是米读小说、爱奇艺阅读和连尚免费读书。中国网文市场的新贵,呈现出另一类样貌。

大四女生小常一边付费阅读,一边看免费作品。她不介意阅读页面有广告,“都已经免费了,还不让平台收点广告费么?”

2019年,杜启溪的父亲在刷抖音时看到了米读广告,趁着家里有WIFI时下载了客户端。尽管年轻时也爱看武侠小说,但付费这件事,对这位56岁的长辈来说仍是天大的门槛。米读小说CEO杨骥的父亲也在用米读,手机里有《人民的名义》。

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网络文学的用户,还会在平台上发问:武侠品类里怎么没有金庸的书?而老读者的阅读口味也在变化中。小常最近将关注点转向传统文学,她开始看龙应台的《目送》、余华的《活着》,还有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前段时间还翻了翻《金瓶梅》,“可能我已经长大了吧。”

11岁时,她收到的礼物是纸质版的四大名著。大约从两三年起,她注意到电子版的四大名著也在一些阅读类APP上了架,有些APP开辟了专门的栏目“传统文学”。当然,热门作家如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书也能被找到。

《2018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网文读者规模已达4.3亿人。在杜启溪看来,不论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小说的主要矛盾与叙事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傲慢与偏见》里的达西就是“霸道总裁”,《基督山伯爵》写的也是唐泰斯报恩、复仇的故事。这些都是网文的重要母题。

复旦大学的一位中文系博士则在对2018年749部网络文学作品分析中发现,网络文学已经触及到青年人创业、大学生回乡建设、城市拆迁建设、农民工进城务工生活、二胎问题、城市外卖小哥的生活情况等切中当下中国人生活真实细节的诸多社会现实题材,甚至突入传统严肃文学的乡土题材、知青题材。

就在不久前,趣头条米读小说还成为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暨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奖”的官方*协办方。

市场在变化、介质在转移、读者群在扩大,但不变的是阅读的直指人心。观察网络文学的最新流行,往往可以知道最近人们正在为什么焦虑着、为什么澎湃着。阅读史也是生活史。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咸鱼、小常、杜启溪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