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争夺餐桌的45天

疫情之下,李女士的日常是大多数人的缩影。她的操持背后,抢食你我餐桌的巨头们已奋战1个月又15天。
2020-03-08 08:21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国 琼   
   

1月24日(除夕)至今,家住北京西四环外的李女士,一直居家防疫。

往常是职场精英的她,买菜、做饭成了日常。线下买菜“不安全”,生鲜电商成*。她常用的买菜App是盒马鲜生、每日优鲜,其次是美团买菜、永辉超市、多点。

“这段时间使用生鲜平台的次数比去年一年都多”。为了餐桌更丰富,她制定了一份抢菜规划:早上八点打开每日优鲜、美团,抢购水果肉类鸡蛋;十点打开盒马鲜生,看看有没有优质海鲜;米面油会从永辉超市App购入;作为必需品的口罩,则是晚上12点从多点Dmall预定。

疫情之下,李女士的日常是大多数人的缩影。她的操持背后,抢食你我餐桌的巨头们已奋战1个月又15天。

疫情期间,生鲜平台的配送小哥,一直是社区门口最活跃的存在。

“我们真的是靠配送小哥在续命,”李女士说出了用户的普遍心声。

每日优鲜*时间成立了疫情指挥部,在保证员工和服务防疫前提下,快速调整供应链端的备货产能,保障用户侧供给;服务标准上,坚持“春节不打烊”。

每日优鲜合伙人兼CFO王珺表示:“商品和物流的稳定,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保障价格稳定也很重要。”

美团买菜则推出“无接触配送”货架,在北京60余个社区落地,市民取菜,得以安心。

即便是武汉的盒马鲜生,都宣布不打烊、不涨价的服务宗旨,并确保做到保障充足、人员齐备、在岗安全。盒马全国经营管理总经理胡秋根表示:“只有一切后方保障力量到位,才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消费者,对每一位顾客负责。”

就连平日只去超市、菜市场买菜的大爷、大妈们,也学会了从生鲜电商平台下单,使之成为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平台。

综合来看,生鲜电商巨头在疫情来临时,响应迅速,充分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最近,QuestMobile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显示:疫情期间,中国生鲜电商整体日活用户,从平时的不到800万,在节后一举突破了1200万,增幅高达60%。

被订单“砸晕”的生鲜电商迎来“春天”,各家公司业务井喷:

盒马鲜生日均蔬菜供应量大涨6倍;京东到家销售额同比增长470%;每日优鲜销售额同比增长321%;美团买菜在北京的日订单量,较节前上涨2-3倍;多点Dmall到店到家全渠道单量同比增长89%……

面对爆增的订单,各家祭出奇招。

春节忙时,盒马鲜生把财务、会计都拉去送菜,并火速开放3万岗位招聘;每日优鲜则在小区门口铺设无接触货柜;美团买菜配送员将两轮电动车换成了三轮车,以提高配送效率。

当线下的餐厅、车市陷入至暗时刻,生鲜电商却逆市迎春。

但有人表示,生鲜平台不那么靠谱。

春节过后,不少消费者发现,在生鲜平台买菜需要“抢”:不光要抢菜,还要“抢”配送小哥。

家住海淀区的周女士发现,起初,她在永辉超市下的订单,根本无法在预计时间内送达。因为没有配送人员,订单最后只能取消。

同样的问题,在京东生鲜、每日优鲜、美团买菜也发生过。

缺人,成了战疫期间生鲜电商平台的普遍现象。

而盒马鲜生的“共享员工”,创造性破解了缺人难题,并引发同行的纷纷效仿。

2月2日,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公开表示:疫情致使2万员工待业,即使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2月3日,盒马鲜生隔空回应:可以“共享员工”,请餐饮业的待业员工“临时”到盒马上班。

西贝、奈雪等多家餐饮企业,与盒马鲜生一拍即合。仅北京西贝,就有1000多名员工奔赴盒马。在其他城市,“共享员工”同样如火如荼。

这既解决了就业,又保障了民生,更为生鲜平台增添了助力。

“缺人”还好办,“缺货”更难解。

疫情爆发头一周,缺货现象最明显。周女士记得,“当时每日优鲜的绿叶菜特别少,稍晚一点就全售罄,正月初一开始,就只能定闹钟抢菜了”。

因为缺货,还闹过一次乌龙,让她哭笑不得。

闲来无事,周女士决定做面包烘焙。她发现,只有永辉超市有无盐黄油,售价39元,还要凑够59元才能配送。周女士好不容易凑齐下了单,收货时却被告之:“主角”黄油缺货。

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商品在产地出不来,是生鲜平台缺货的主要原因。

王珺表示,由于疫情影响,交通和人力遭遇困难。“在产地,货是充足的,但因为封村、封路,地里的蔬菜无法运出。结果,大量的菜烂在地里,导致消费端又供应不足。”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哪怕是人拉肩扛,也要把货送出来。”好在,后来与当地主管部门沟通,解决了“运出来”的问题。

在商品端,每日优鲜还与一些大型企业合作。像优菜、蜀海等TO B蔬菜供应商,将蔬菜的供应增至每天1500吨到2000吨;肉蛋方面,与德青源、正大等大型养殖企业联手保障供给。

疫情给了生鲜行业机会,但也将其缺点成倍放大。一些供应链能力弱、对上游把握弱的企业,短板更加明显。

叮咚买菜CEO梁昌霖直言,卖菜本质上是供应链的生意。这次疫情是个分水岭,强者经此一战,供应链会更强健;供应能力弱的公司,将会被淘汰。

生鲜电商行业,也因此加速洗牌。

生鲜电商,被视为电商业最后的“蓝海”,曾导致资本大量涌入。

最多时,有4000家生鲜电商平台入场掘金,而且各有各的打法和变法。

但变的是概念和玩法,不变的是倒闭的宿命。

2016年、2019年,两次大型的倒闭潮,让众多实力玩家折戟沉沙。

最近的2019年,就有“迷你生鲜”、“妙生活”等20家生鲜电商排队倒闭;连盒马鲜生,都扛不住关闭了*家门店。

如今,场内的重量级选手,仅剩阿里的盒马鲜生、腾讯投资背景的每日优鲜、京东生鲜、美团买菜,以及线上线下同步的永辉生活、物美多点而已。

2020年新年伊始的这场疫情,生鲜电商惠及了民生、保障了供应,成为抗击疫情的一大助力,也借势进一步培养了用户习惯,壮大了市场份额。

甚至,只要是个生鲜电商,只要还能经营,都会有业务的大逆袭。

很多人因此预言,这场疫情会像2003年非典让淘宝、京东崛起一样,催生一批巨头。但事实可能不会这么乐观。其中,*的不确定在于:

疫情一结束,菜市场重开张,人们是否还会继续高频使用并对其如此依赖。

早年间,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为了更好地卖大米,在大家都是坐等客户上门的时候,他就先是主动送货上门,后是细心记下每户米缸大小、人口数量,以便下次人家要买米时,主动送货上门。

你可以说这平淡无奇,这就是外卖加“大数据”分析的原始版。

但正如王永庆当年的成功,其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掌握了这些数据,而在于实心实意替用户着想。比如,采购来的每一斤米,他都会重新再做一道品控:拣出其中的坏米、杂物,并且筛出碎米。确保送到每一家的米,都有自己的创造价值在其中,而不只是赚差价的中间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