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脚踩智能汽车春风,百度踏上千亿美元市值征程

对于百度来说,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同固然重要,通过造车来打通原有业务桎梏、杀进千亿智能汽车赛道,则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2021-01-20 07:51 · 微信公众号:刘旷  刘旷公众号   
   

进入2020年四季度以来,百度回归*的步伐越来越近了。先是因为收购YY直播,而受到资本市场热捧,市值重新站上650亿美元;近来又因为宣布造车,市值再次飙升150亿美元,总市值站上810亿美元。靓丽的股市表现,足见资本市场对百度一系列措施的认可。

而对于百度来说,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同固然重要,通过造车来打通原有业务桎梏、杀进千亿智能汽车赛道,则有着更大的现实意义。

联手吉利,百度开启造车路

2020年下半年以来,由智能汽车掀起的新一轮造车热潮,日渐汇集成一股奔涌的洪流,开始迅速吸纳各路玩家参与其中。除了熟悉的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势力之外,后发的传统能源车企也在奋起直追,就连一向不甘寂寞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如华为、苹果、阿里),也禁不住诱惑纷纷参与其中。

而一直被外界寄予厚望的百度,在造车这件事上却始终没有太大动静。然而,外界对百度造车的期待却丝毫没有动摇,频繁传出的百度造车消息,某种程度上就反映了这种心理。正因为如此,近日百度正式造车的消息刚一宣布,其股价就蹭蹭的往上涨,外界久违的期待,似乎在一瞬间全部是释放在了百度的股价上,使其在时隔多载之后再次站上800亿市值之上。

在此之前,最近一次百度造车的消息,出现在2020年12月中旬。当时的媒体报道称,百度正在与包括浙江吉利、广汽集团和中国一汽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初步洽谈,商谈组建电动汽车合资企业事宜。而从其公布的结果来看,百度最终选择了吉利作为合作伙伴。从现实角度来看,百度与吉利合作,或许也是其当下所能够做出的*安排。

首先,在三家候选企业来看,吉利消化过量产能的需求最迫切。据吉利2020上半年财报显示,其产能利用率仅有45%,还不足其整体产能的一半,这样的产能利用率也远低于上汽、广汽(80%产能利用率)。而在双方合作之后,百度则可以借助吉利的工厂省下巨额建厂成本,而吉利则可以借助百度造车消化掉其过剩的产能,合作显然对双方都有利。

其次,相较广汽、一汽等国资背景车企,百度与吉利合作可以省掉很多繁琐的流程,大大加速双方推出智能汽车品牌的步伐。另外,广汽(埃安)、一汽(红旗)都有自己的智能汽车品牌,它们再重复“造轮子”的意愿并不强,而吉利在智能化方面明显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其新能源品牌的销量(如几何汽车仅销售了几千辆),而百度在智能化方面积累的经验,则可以弥补其智能化的短板,助力其旗下汽车的智能化改造。

入局正当其时

不过,也有声音认为如今造车企业这么多,跑在百度前面的车企更不在少数,百度现在入局是不是太晚了?但结合各方面因素来看,百度此时入局并不算晚。

从政策面来看,智能汽车的利好政策刚刚明确下来。2020年2月,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智能汽车发展战略》,对影响智能汽车发展的自动驾驶、智能网关等具体技术,都给出了明确的政策指南,随后各个地方围绕智能汽车展开的相关政策不断落地,这些措施的落地,为中国智能汽车接下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行业情况来看,当前国内整个智能汽车还处在起步阶段。比如,华为与比亚迪联合推出的比亚迪汉、阿里与上汽打造的智己汽车、东风推出的岚图等等,也都是2020年刚刚才推出的。而从自身条件来看,百度也的确具备很多造车的“资本”。

首先,百度拥有雄厚的现金储备。据百度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百度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总值为人民币1460亿元。造车企业烧钱众所周知,而百度千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足可以应对其初期阶段的造车投入。

其次,百度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方面拥有充分的技术储备,也对其造车形成有力加持。早在2013年,百度就开始自研自动驾驶技术,如今百度在自动驾驶、智慧出行等领域积累的硬核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无人出租、阿波龙巴士等诸多商业项目中,这些成果也都可以在百度汽车项目上获得应用。另外,考虑到联手吉利带来造车门槛的降低,使其初期投入的实际难度还会有所下降。综合各方面来看,百度选择此时入场正当其时。

目标不只是自动驾驶

而在若干因素中,外界最关注的显然是百度自动驾驶在其汽车上的应用。自2017年百度提出“AII in AI”开始,至今过去已经三年了。三年来百度尝试了很多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变现路径,但都不太成功。百度在AI上的实力毋庸置疑,百度缺乏的显然是一个好的抓手(好的应用场景)。

据公开的资料数据统计,目前百度的Apollo已经在全球拥有210家合作伙伴了,但百度公司最高管理层对外表示:“已经在这个领域做了7年,还没有赚钱。”自动驾驶不赚钱,并非百度一家所独有,美股明星出行公司Uber,也曾因为自动驾驶过于烧钱,商业化价值短期内难以凸显,而将自动驾驶部门卖掉。

而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重金的百度,自然不会走Uber的路。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自己造车或许是百度破解其自动驾驶难题为数不多的可行方案,这从特斯拉的成功中可以一窥端倪。

首先,智能汽车能够加速其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数据显示,从2015年特斯拉发布其辅助驾驶功能FSD开始,到2019年特斯拉当年交付的车辆就达到36.75万辆,其中便有57%的车主购买了其自动驾驶选装包。按照特斯拉自动驾驶选装包,每人每年10000美元的收费标准,有人测算仅在2019年特斯拉的软件收入,就超过了14亿美元,这样的收入量级非常诱人。

其次,造车也能带动其自动驾驶业务的发展。过去几年百度在路测牌照等多方面,都拥有了一系列自动驾驶路测成果,但由于没有硬件的支持,其自动驾驶的进展仍停留在测试阶段。相比之下特斯拉通过“卖车”,使其自动驾驶行驶里程达到了30亿里程,在庞大的车主数据支持下,其自动驾驶功能升级迭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度造车为其自动驾驶带来的潜在价值难以计数,但这远不是百度造车的全部目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过去几年百度已经在包含自动驾驶在内的智能交通领域,形成了“车、路、云、图”在内的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而汽车正是这个庞大图谱中的最后一块拼图。如今百度通过造车切入到硬件端制造,使其整个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形成了完整的闭环生态,一旦百度在汽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它就可能会拥有产业级的市场机会,其影响力也将会得到指数级的提升。

开启新千亿征途

当然,百度造车的战略布局固然美好,但其后续面临的挑战仍不可小觑。

首先,是汽车制造本身的挑战。从目前来看,与吉利合作固然能够补齐百度在汽车生产制造方面的短板,但一款车从设计到制造最少也需要2.5年,而真到了2.5年之后,百度能在国内汽车市场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仍有待市场检验。

其次,是来自市场的竞争。在目前的国内电动车市场中,高端智能车已经有了蔚来,理想,中低端也已经有了小鹏、威马等等车企,各路对手云集智能汽车领域,自然给即将下场的百度,带来一定的外部压力。

当然,从整个智能汽车赛道来看,百度面临的机遇则明显大于挑战。毕竟,目前智能汽车替代燃油车的进程才刚刚开始,当前智能汽车玩家之间的争夺,也主要体现为增量市场的争夺,所以短期之内彼此之间大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从长期来看,各家之间的竞争却是势在必然。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度自宣布造车消息那天起,就注定了其接下来面临的将只会是艰难的洗礼,而百度也将在这艰难的洗礼中,踏上通往千亿美元市值的新征途。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刘旷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