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年投出15亿美金、360多家企业,投资逻辑是什么?丨企投访谈录

2021-06-22 11:23 · 互联网     

中国的商业文明正从商业模式竞争,过渡到产业布局竞争,产业投资正在迎来黄金期。《企投访谈录》将陆续采访知名企业的一线产投掌舵人,为大家分享他们前沿、真实、深刻的实战经历,帮助更多企业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洞察产投背后的逻辑与未来。

文 / 卓立 (890新商学企投会院长)

最近CVC(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企业风险投资)的概念在创投圈越来越火,已经成为现代商业社会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业态。

很多大型企业,比如微软、谷歌、英特尔等很早都创立了自己的CVC,用来投资一些前沿领域。近年来,中国的CVC也体现出了强大的后发优势,不但像腾讯、阿里这样的巨头早已开始布局,就连不少实业企业也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风险投资部门。

为了让更多的朋友们了解CVC,本期《企投访谈录》我采访了高通公司全球副总裁、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沈劲。

高通不但在手机芯片领域一直是独领风骚的创新者,也一直在不断将触角延伸至更多领域。作为全球十大CVC公司之一,过去20年,高通累计投资金额达15亿美金,涵盖360家企业,其中不乏Zoom、小米科技等知名企业。

这一次,我与沈劲先生一起谈了他对产业投资的理解、产业投资的投资逻辑,他分享了国内产业投资者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还聊了聊5G行业的未来机会。


沈劲
高通全球副总裁


高通创投董事总经理

1.对话沈劲

卓立:VC、PE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CVC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

沈劲:起步阶段是1992年到2005年,那时通过IDG、红杉等国际品牌的引进,VC开始在中国出现,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VC、PE机构的数量从10家发展到500家左右。

成长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4年,VC、PE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数量增加到将近3000家。那时CVC也开始成立,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的CVC基本是在这个时间段成立的。

从2015年到现在,VC、PE处在一个成熟阶段,数量没有太大增加,但是质量提高了。同时,CVC在中国飞速成长,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等CVC每年的投资数量和金额非常多,甚至超过了一些*VC。

卓立:回到现在,今年的CVC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沈劲:实际上,今年*季度产业投资的情况相当不错,首先募资额超过了去年和2019年同期。

按照募资和建立新基金数量来排名的话,*、第二名的省份分别是浙江、广东,它们在*季度都分别建立了200多只新基金。据《2021中国企投家白皮书报告》数据显示,国内整体的企业投资行为也主要集中在浙江和广东,足以看出这两个省的投资活跃度。

其次今年一季度投资案例超过2000起,投资金额超过2500亿元,其中40%的投资金额来自战略投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投资。

沈劲

卓立:今年*季度的数据这么好,您认为大概是什么样的原因?

沈劲:两个方面,一是现在大家有更好的项目可以投资,像半导体、生物医疗这两个产业,烧钱、发展周期长,但现在因为国家的特别支持,加上上市后的收益率非常高,所以大家还是非常踊跃地把资金投入这些行业中。

二是退出通道越来越顺畅后,早期的投资就敢投下去。包括现在全面放开注册制,在这之外还有一批公司可以寻求美国上市,以及国家提出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都是在帮助实体企业拓宽整个融资通道。

卓立:作为产业投资人,在做投资时,与纯粹的VC有什么不同?

沈劲:首先产业投资人更聚焦。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小米、联想等大家比较熟悉的CVC,都是比较聚焦的。

其次产业投资服务于公司战略。比如最近小米的投资重点在新能源汽车,对各种跟车相关的创业公司会特别关注。

最后是通过产业投资打造生态。目前比较*的公司,越来越关注“生态”这个概念,也就是它要把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打造得比较健康,换句话说就是做大蛋糕。那么当下,股权投资是一个很好的打造生态的手段。

当然,这对产业投资人来说要求比较高,不仅要关注项目本身,更要关注企业整体的产业方向和生态打造,这需要多维度的把握。因此要求投资人对产业要有深刻的理解,以及对发展趋势的洞察,并且有能力协调、协同上下游资源。

卓立:您提到产业投资会更聚焦,那目前高通更专注于哪些赛道的投资?为什么?

沈劲:*,网联车领域。最近新能源汽车特别热,高通在这个领域也是一家全球*的公司,在全球排名前25的车企当中有20家采用了高通骁龙数字座舱平台。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国造车新势力,比如理想、蔚来、小鹏等,也是高通的客户。

第二,XR。四五年前,我们都特别看好VR产业,但后来经历了一个寒冬,很多投资活动都暂停了。今年XR将迎来第二个春天,全球VR的销量肯定会超过1000万。我们也是绝大多数VR设备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这个行业*程度非常明显。

第三,物联网。除了手机芯片外,高通出货量比较大的就是物联网,还有可穿戴设备比如耳机设备、手表设备等。

除此之外,高通也进入到笔记本电脑产业,它的特点是永远在线,就像我们的手机一样,不管你用不用,始终在线、始终连接。

所以,高通的业务已经从以前的手机芯片拓展到其他领域,这也会逐渐成为我们投资的重点。

沈劲

卓立:5G和这些产业是一个什么关系?

沈劲:5G实际上是一个赋能,所以我们现在的投资策略就是人工智能+5G、互联网+5G、自动驾驶+5G等。

中国在5G上的发展在全球都非常*,现在5G基站总数已经占全球的70%,5G套餐用户占比80%。

可以说,路已经修好了,下面我们就很期待上面能有各种各样的“车”跑起来,这些车载着各种各样的货能够跑起来。

卓立:对于创业者、企业家来说,5G行业都有哪些机会?

沈劲:5G赋能的是千行百业,但目前为止5G的创新和应用都在一些老百姓不太熟悉的行业,我们还没有看到星火燎原之势。

基于自己对产业投资的实践和理解,我们相信5G一定会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和全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发现有这么几个机会:

*,新的社交和多媒体应用。3G时代有微信,4G时代有短视频、直播,那么在5G时代,一定也会有一种新的方式给我们这代人提供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

第二,全新的用户体验,也叫远程现场。原先的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都没有现场感,如何获得现场感?要么把屏幕放大、提高清晰度,要么是实现三维立体,而5G能很好地提供高速、低延时和高可靠的传输。

谷歌新推出的一个研发项目Starline,实际上已经能够实现现场捕捉,比如会议场景下的三维立体展现,换句话说你跟对方视频的时候,几乎和我们人在一起聊天没有区别,非常接近现场。

而在其他方面,各种实时应用都是很好的创业方向,比如实时翻译、实时旅游等。

卓立:作为一个产业投资人,什么样的项目会获得您的青睐?

沈劲:我有两个答案,*个答案比较容易记,就是看团队、创业方向还有市场;第二个答案要拿笔记下来,有12点:

1.市场潜力。

2.进入市场的时机。就像我前面所说的,4年前进入VR领域有点早了,现在才是一个好的时机。

3.管理团队。

4.产品。

5.商业模式。这个词比较好听,简单点说就是如何收钱。目前国内企业通常不止一种模式,而是一套组合拳,各种收费模式混合。

6.开拓市场的方法。有的企业喜欢农村包围城市,有的企业则是直接拿下头部客户,我们投资的AI创业公司,它们虽然人少,但是凭着技术创新能够拿下头部客户,今后体量就不会小。

7.竞争格局。一个好的市场肯定不止一家公司,所以你不可能永远是自己跟自己比,还要横向跟其他友商比。

8.市场接受程度。有的产品一推出是“钱追人”,有的产品则是“人追钱”,后者是很辛苦的。如果你老是在追钱,这个需求有还是没有是需要商榷的。

9.股东。有些企业很好,但股东相互打架,结果很可能就把一家好好的公司搞死了。

10.战略契合。这是产业投资和战略投资要考虑的。

11.估值和关键条款。有的企业确实各方面都很好,但价格实在太高,还有一些关键条款,也没办法谈拢。

12.如何退出。在中国比较主流的退出方式还是上市,但在国外有各种各样的退出方法,比如并购等。

沈劲

2.企投六问

Q1:你最欣赏的产投型组织有哪些?

沈劲:小米、联想、腾讯,每一家都各有特色:小米产投更关注上下游,形成智能生态;联想产投更注重内部孵化;腾讯对创投公司更友好,打造自己的“朋友圈”。

Q2:您认为中国企业在做产业投资时,存在哪些常见的误区?

沈劲:︎*个误区是产业投资投那些和自己主营业务毫无关联,在将来也很难有关联的产业;第二个误区是产业投资不在乎财务回报。

Q3:在产业投资过程当中,您有没有时常提醒自己去避免一些错误?

沈劲:*,防止自己总是用一个角度看企业。我在企业经营上的经验丰富,但转到投资以后,我会提醒自己,既要用好自己以前的一些经验,同时也不能过于依赖。同一领域的企业,或者不同领域的企业,它们的商业模式完全会重新再创造。

第二,不要完全靠自己判断。企业家通常不是财务专家,也不是法律专家,但在投资的时候我们确实也有很多财务、法务的要求,这时候我们要学会配备专家,不能完全靠自己判断。

Q4:能列举一下三个看好的产业方向吗?

沈劲: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目前最热的行业前三名分别是IT行业、健康医疗行业和半导体行业。

特别是半导体行业,它长期以来并不受风险投资看好,这并不是说不重要,而是它有一些特征不适合做股权投资。但因为开头提到的原因,在过去整整一年,半导体行业的投资非常热,大额投资事件频频发生,主要就是聚焦在半导体的研发设计、制造生产等环节。

Q5: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您的产业投资理念,会是什么?

沈劲:产业投资最成功的案例一定既有巨大的财务回报,又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Q6:给那些想开展产投的人,您会推荐什么书籍?

沈劲:我有一个很长的读书清单,但如果只挑重点的话,我会选这两本:《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作者包括李开复、汪华、傅盛;《创新公司: 皮克斯的启示》,作者是艾德·卡特姆、埃米·华莱士。

3.院长访谈笔记

在和沈老师的交流中,我能深刻感受到身处一线的产业投资人身上的谦卑,在见识过越多产业、企业后,他越对自己所抱持的观点与知识进行了反思。

在知道自己知道之上,还有一层境界,叫知道自己不知道。在这次采访中,我也总结出自己的3点“不知道”,分享给你:

*,做产业投资要更聚焦。不像纯VC以财务收益为判断标准,产业投资者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与构建生态的理念,这是一种多维度的考量。而越是在这种复杂中,聚焦反而是一种*的策略。

第二,不要用旧眼光看新事物。企业家的经营管理经验与对行业的洞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基于这些能力观察企业,但同时也要学会扩大知识面、转换视角,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标准,以此重新评估企业价值。

第三,不管做企业还是做投资,看准时机会比看准赛道更重要。就像VR行业,进早了会发现市场、技术还未完全成熟,但进入晚了就会错失先机,因此,把握时机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做企业与投资是另一种修行,只有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固有认知,确保自己不会被旧的经验所约束。

今年我们推出的“中国企投家*营”*模块已在6月18日开学,课程不但邀请到了很多像沈劲老师这样的一线产投掌舵人为大家分享他们的实战经验和前沿认知,还聚合了数十位正在或已经开启产业投资的企投家,一起同频共振,洞察产投背后的逻辑与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