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风投合肥,下场造车

就在最近几天,未来汽车日报发布消息称,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
2021-08-09 10:44 · 新摘商业评论  新摘的   
   

自从小米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的落户地点一直以来议论纷纷。就在最近几天,未来汽车日报发布消息称,安徽省国资委正在和小米汽车接触,有意将小米汽车引入合肥。

虽然消息尚未落实,这种传闻并非是空穴来风。把合肥和新能源联系在一起,其背后的渊源颇深。

在各个省会城市之中,合肥向来显得有些平平无奇,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并不明显。但历数过去几年的投资履历,合肥的眼光配得上「中国最强风投机构」的名声。

01.风投押注新能源

所谓风投,重点在于高风险高回报。2019年,蔚来股价接连下跌,甚至濒临退市,新车研发停滞,在这危难之际,没有一家投资机构伸出援手,而2020年4月29日,合肥政府正式注资70亿元。正是合肥政府的紧急输血挽救蔚来于危难之间,扶大厦之将倾。

如今,「知恩图报」的蔚来与合肥政府共同规划打造了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并已经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园区总面积16950亩,先期投入500亿人民币,规划整车产能100万辆/车,电池产能100GWh/年,预计总年产值高达5000亿人民币。未来产业园还将引入包括芯片、电机、电池、零部件等在内的配套企业,与蔚来的整车工厂一道,共同构建起一条合肥新能源的完整产业链。

说起蔚来,不得不提的还有土生土长的合肥车企江淮。依托合工大的江淮汽车早年承担了合肥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掌握了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开发能力,后来任劳任怨甘当蔚来代工厂。「代工」印证了新老企业的合作与交迭。

此外,江淮与大众渊源颇深,2015年,李克强总理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前往合肥,亲自促成了大众汽车和江淮的合作。

2017年,江淮大众正式成立。仅用一年时间,大众汽车集团便在中国建立了继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之后的第三家合资公司。次年江淮大众推出思皓品牌,*产品思皓E20X也于当年5月下线。

除了企业自身的能力,合肥更看重企业对相关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后续发展的助力,从70亿豪赌蔚来汽车,到引入大众集团参与江淮混改、参股主攻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国轩高科等,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之路有着自身长远的规划,又充满了浓墨重彩。

今年7月20日,国轩高科旗下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合肥国轩)与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拟在新站高新区建设 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该基地将专注大众汽车标准电芯的生产制造,这也就意味着大众汽车全球*标准电芯有望“合肥造”。

除了电池生产制造,当前充电和续航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合肥新能源汽车充电数据分析报告(2020年)》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底,合肥市已累计建成各种充电桩5.2万个。相比之下,早在2019年末,上海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已突破4万个。

此外,智能座舱和用户的体验息息相关。个性、舒适、延展的空间和操作系统从体验上为智能汽车注入了灵魂。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格拉默中国区控股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位于肥东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完成签约,计划总投资8亿元,建设用地面积约80亩,包括格拉默中国总部、智能座舱系统生产基地、智能座舱系统产学研中心三大板块。

从整车研发,到电池电机,产业资源的聚集需要上下游的协同配合。往回看,合肥的产业基因也和新能源产业紧密相连。

据不完全统计,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合肥已经相继实施了50多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现已聚集蔚来、江淮、国轩高科、巨一动力等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生态。

02.豪赌背后:千亿产值的造车新动能

合肥的赌其实已经暗含在这座城市的基因当中。

回顾历史上的数次出手,合肥看准的都是那些颇具发展潜质又比较低调的「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升级。投资扶植企业和产业的过程中痛下血本,同时又迎合了国家的发展战略:

刚进入新世纪,合肥吸引了海尔、格力、长虹、美的、华凌、三洋等家电巨头落户,加上本地的荣事达、美菱,合肥一举发展成为全国*的家电制造业基地。

2007年,合肥停掉地铁项目拿出全市1/3的财政收入投资京东方拿下显示屏面板产业,2016年又大力扶持半导体投资兆易创新成立合肥长鑫,如今的合肥已经成为全国9大集成电路集聚发展基地之一。正是这一笔笔看似「不靠谱」的投资,收获了数个超过千亿的产业集群。

总结起来,这一系列产业体系,可以简称为「芯屏器合、集终生智」,其中「芯屏器合」,分别指的是芯片、新型显示、装备制造和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终生智」则指的是集成电路、智能家居、汽车等消费终端产品、生物医药,以及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为代表的智能语音产业。

而就在今年年初公布的《合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决议》中,「芯屏器合」中的「器」改成了新能源汽车的「汽」。

造车并非一腔热血,而是深思熟虑科学决策的结果。每一次的赌,都有背后的完整逻辑在其中。正如蔚来创始人李斌所说,他才后来才得知,在大手笔注资之前,合肥政府已经把他和蔚来进行了透彻的大调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合肥对新能源的关注又少不了迎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从长远来看,发展新能源符合中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设想。

而按照规划,到2025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这座「太湖名城」、「创新高地」有望一跃成为「新能源之都」,在这片汇聚着创新之源的沃土上,产业聚集将形成更加完整的生态,谱写汽车工业的新篇章。

抓住新能源就抓住了一座城市的未来。在2020新一线城市排名中,合肥名列第14。在北上广深杭之外,作为第二梯队的合肥产业势能已经日渐凸显。2021年,合肥与沈阳、长沙等区域翘楚开始竞争国家第十座中心城市。

03.「蔚小理」竞速,合肥成为新能源之都?

汽车工业属于极强的资源型产业。新能源中的代表性企业理想、小鹏、特斯拉等企业分别位于北京、广州、上海,依托城市本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车企更容易发展起来。合肥在这当中似乎是个例外。

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特斯拉作为外资厂商的代表仍然占据市场的大头。纵观国内三强「蔚小理」,激烈的产能竞速之下,彰显了各地地方政府的澎湃野心。

2020年底,理想汽车在北京入主新总部,今年2月,理想汽车在上海设立「具备全新车型完整研发能力」的研发中心,规模将超过2000人。研发着眼于未来,而现在更重要的是大规模量产。理想汽车常州工厂已经增设年产能10万辆的新厂房,新车间预计2022年完工,届时年产能将提升到20万辆。

除了常州大本营,理想还接手了「北京现代」*工厂,根据理想官网招聘信息显示,正在面向社会招聘厂长,全面负责新工厂的规划、筹建、运营等工作,此前也有消息称理想将投资60亿元,在北京顺义建立超级旗舰工厂,将配套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科技人才2000人以上,计划到2024年产值达到300亿。

现在来看,理想大概率会依托现代厂「二次开发」,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快速提升产能,生产过程会更加顺利,二来北京有大量的人才、资金和政策支持,在顺义站稳脚跟,将给理想提供充足的发展后劲。

合肥宿松路 9766 号,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就坐落在这里,也就是蔚来的*座工厂,这里可以年产10 万台整车。

李斌嘴上说着不需要自建工厂,行动起来却很诚实。从*工厂出发一小时,就能到达蔚来中国总部NeoPark-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合肥市政府将会与蔚来共同打造属于自己的第二工厂。

这座工厂的产能将呈指数级上升,2022年投产后可以年产百万辆,助力蔚来真正走入主流车厂行列,对传统车的冲击将更加猛烈,而且更重要的是,第二工厂每年还能输出100GWh的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更加可控。

小鹏汽车的*座智能工厂放在了广东肇庆,2018年6月27日全面动工,2019年9月底就竣工并试产,相对于传统车厂动辄三五年的建设周期,算是进展飞速了,跟传统车间相比,小鹏的厂区共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车间,具备不同平台4种车型柔性生产能力,设置了 264 台智能工业机器人,年产能10-15万辆。

小鹏和海马合作的郑州工厂,产能也在15万辆左右,同时,广州智造工厂计划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产能在十万辆左右。

7月31日,小鹏汽车又宣布其第三座智能工厂在武汉正式启动,占地1500亩,规划产能10万辆,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至于为何选址武汉,何小鹏表示,「武汉作为中国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具有丰厚的造车底蕴。此外,作为湖北人,能回家乡投资感到很开心」。

北京、常州拿到了理想,合肥抢到了蔚来,小鹏则是在肇庆、广州、郑州、武汉多点开花。回乡造车绝不是创始人的一己私念,广州、武汉都是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合肥的锂电、芯片等配套产业一应俱全,加上合肥政府的全力支持让蔚来如虎添翼,北京更是集聚了国内新能源和智能车领域*秀的技术人才,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

为了引进新能源造车,重庆、成都、武汉、长沙等城市也都展开了追逐,正如开头的报道称,合肥市政府又被传亲自下场洽谈小米工厂落户事宜。「蔚小理」已经越过销量生死线开启真正的产能竞速,谁能抓住新能源造车的风口成为新的「汽车之都」,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摘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