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22日,由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的第21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创投的年度盛会,现场集结了1000+行业头部力量,共同探讨「科技·预见·未来」这一主题,助力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场《深耕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圆桌讨论由清科母基金管理合伙人、清科研究中心总经理符星华主持,对话嘉宾为:
方向明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何文熹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李新建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总经理
单俊葆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总裁
孙宏慧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首席运营官
王吉鹏元禾辰坤 高级合伙人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符星华:欢迎大家来到一年一度的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很荣幸主持这一场专场。这一场邀请了各位大咖来跟我们一起讨论深耕这个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第一个环节是两分钟的自我介绍,介绍一下自己和您所在的机构。
方向明:我来自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诚通基金是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通常简称国调基金)的管理机构,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则是一支由国务院国资委委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八家央企及一家地方重点国企、一家金融机构共同构建的国家级股权投资基金。
目前诚通基金在管基金有两支,分别是国调基金一期和国调二期的长三角基金,合计管理规模超过人民币2000亿元。我们除了以母基金身份布局了不少子基金以外,也有自己的直投团队,做了很多直投项目。在目前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跟很多其他机构一样,我们也有一些自身的定位和投资策略,稍后再向各位介绍,并一起探讨。
何文熹:非常荣幸参加这个盛会,和各位大咖交流一下目前投资的形势和如何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我所在的单位是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它作为基金管理人,注册资本两个亿,管理着湖北省财政出资的400亿产业引导基金,总体引导基金一共是400亿人民币。
我们基金核心使命是进行产业投资,为湖北省引进重大项目落地和重点项目的发展,培育科技产业链提供相应的支持。
目前主要是以母基金策略为主,同时也在培养直投团队,我们的合作方包括四类,第一类是国家级的基金,第二类是知名的PE基金和VC基金,第三类是国内知名的CVC基金,第四类是我们和湖北省内各级地方成立一些地方产业发展基金。接下来讨论中会进一步结合我们基金运作的情况,和大家进行分享。
李新建:我是来自深圳天使母基金,感谢清科举办的活动,每年给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
我们是深圳市一支专门支持天使投资的政策性的引导基金,规模只有100个亿,专注于助力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我们体量可能跟今天台上这些大狮子和老虎,不一定匹配到一块,那我稍后分享下天使投资的一些体会。
单俊葆:感谢清科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每年有机会来这里见老朋友,也结识新朋友。我来自中金资本,中金资本是中金公司的全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中金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投资银行,今天投行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迭代,不仅帮企业做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收购兼并,我们也在配合企业来一起做投资管理。
目前,中金资本累计的管理规模超过3800亿,这当中大数三分之一是母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包括我们管理的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北京科创基金,以及湖南、河南,还有一些地级市的引导基金。
另外还有近2600亿是直投基金,占三分之二,这当中有近一半是我们与中金的战略大客户来一起合资合作的基金,如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电子、中国联通、跨国公司阿斯利康等一起合作基金。
今天中金资本做投资的一个比较优势,就是能够把投资、投行、研究,三位联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也希望借这个机会跟大家打一个招呼,能够跟大家更多的交流,大家一起合作共赢。
孙宏慧:很高兴又来到清科一年一度的盛会,非常高兴又见到很多熟悉的老朋友。我来自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新跟诚通的背景类似,国资委旗下两个资本运营试点公司之一。国新基金旗下现在主动管理的基金有10支,管理认缴规模是3200亿。基金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助力央企包括地方国资在内的国企改革发展;另外一类是助力科技创新,所以跟今天会议主题“科技预见未来”是非常契合的。非常高兴利用这个机会,能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王吉鹏:又是一年清科年会时,今年是第21届,我参加了10届以上。元禾辰坤从2006年开始做母基金的管理,到今天是我们的第15年。过往我们大概管了四期母基金,超过200亿的规模,投了70多个GP,超过130多支基金,我们覆盖了2800多个项目。比较幸运的是,过去15年我们看到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们也有幸能够参与其中,见证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过去15年很快速的成长。
符星华:首先这一场的嘉宾所在机构管理规模,加起来已经超过了7千亿,这一场的嘉宾有天使投资,有VC投资,有PE投资,有地方投资,有市场化投资,还有最大的两个国企,全国最大的政府引导基金,诚通和国新基金,我们真的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路上,是各种各样的生态一起来做服务。
方向明:因为我们的基金既投子基金,也有项目直投,所以对市场的变化还是非常敏感的,根据我们的观察,股权投资市场近几年持续处于快速的成长状态,不管是VC还是PE阶段的项目都非常多,我们的项目团队非常忙碌,但同时也呈现一些结构性的不平衡状态。
首先从项目类型来看,原先的热门赛道如互联网、模式创新类项目的热度有了明显的消退,硬科技领域如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半导体、AI、自动驾驶等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追捧。
从市场的参与方来看,国有资本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参与热情和参与份额均不断提高,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以及和我们类似的央企背景的国资基金,分别以或LP或直投的身份,越来越活跃在股权投资市场上,且正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以我们国调基金为例,我们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理念,在这一领域不断的进行探索。我们希望不仅仅做一下LP,或者是投几个项目,我们更希望能够真正服务国家战略,切实了解到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我国还存在哪些短板,有哪些地方还很容易被卡脖子,有针对性地对产业链的短板进行强链和补链,做到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并举,基金利益与国家利益共存。同时,我们还非常关注投后的赋能,持续的致力于向被投企业分享我们的优势资源,帮助被投企业成长。
我们观察到的第二个现象就是:行业头部集中效应非常明显,不管是投资机构的角度还是被投项目的角度,都呈现同样的态势。头部的投资机构能够给与项目更多的赋能、所以也更容易拿到好的项目的投资份额;行业的头部企业融资的时候则收到市场的广泛追捧,估值溢价非常明显;
最后,鉴于目前融资市场普遍估值较高的现状,投资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提高收益,投资阶段开始逐渐向早期的小企业倾斜,但从刚才介绍的数据也可以看出,目前早期的项目也是越来越贵,这应该有多方的原因所致,一方面目前二级市场的估值,特别是部分行业的估值自去年以来持续走高,目前正处于相对的高位,所以这种估值溢价也在向一级市场传导;另一方面,自疫情以来的货币宽松政策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们还是希望大家保持理性,尊重硬科技领域的客观发展规律,客观的评估风险和收益。
符星华:今年前三季度,IT和半导体是最受青睐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这两年一个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
想请问一下何总,您在湖北,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何文熹:我想肯定不仅仅是湖北,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还是投资机构,还是个人,大家把股权投资除了挣钱以外,越来越认识到通过股权连接各种资源的纽带不可替代性,我感觉这一块是整个股权思维,从机构到个人,到政府,思维一种变革和升华。
房地产投资目前受到挤压,被迫向股权投资进行转移,黏性是越来越足。看到募资数据之后,我们吃了一惊:投资1.1万亿,无论是半导体领域,医疗领域,围绕汽车的自动驾驶领域,特别是今年的新能源,包括电池和硅片这一块的投资,投资金额是相当巨大的。最近两年除了宁德和比亚迪,三四名各自都募了3、4百亿,这些体量比较大的行业中的头部企业,他们融资金额相当巨大,这是从投资这一块来看的。
同时,估值的提升和提高是有背景的。去年疫情以来,国内的经济率先恢复,全球的产业链和产能往中国转移,行业景气度相当之高,半导体和先进制造水涨船高。有这么好的基础之后,投资标的和储备也比较丰富,倒过来拉动了募资基金的规模。以前投十个项目,早期每个项目5千万,五个亿就够了,现在募十个亿才能投这十个项目。虽然是1.1万亿的投资,我感觉有可能投企业的数量并不一定大幅度的增加,而是每家企业的估值增加以后,单笔融资金额是增加了。整体由经济向好,带来了估值的提升,带来了单笔投资的增加,带动了投资金额的增长,反过来拉动了募资金额的增加。每个项目融一两千万,总的规模十个亿,现在投五千万和一亿,整个盘子得20亿。
从实物中来看,希望我们能够参与到募资中的基金,一块是海外并购的,总规模400多亿人民币在筹备中。第二个是国内的知名航空公司出售,估值也是400多亿,一个基金就是200亿,这种专项大的并购基金,也是对基金募资和投资也好,都是比较大的拉动。
第三个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现在无论是头部的上市企业、独角兽还是未上市的企业,都把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当作连接获取上游的产业链资源、培育下游的场景的手段。已上市的企业,频频向海外以基金的方式拿矿,也间接围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在很多产业链的并购需求。这一块我感觉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体验。
所以从长江基金的角度,我们也非常愿意作为引导性的LP,使有CVC类型的企业和龙头企业,围绕他们的产业链、生态链进行布局。目前有一些基金在筹备,形势不错的话,明年的募资金额有可能还要进一步的提升,这是从目前的趋势来看。
符星华:李总能看到在过去一年,全国各个地方也都发起了很多的天使母基金,所以我不知道作为深圳天使母基金怎么去看待整个行业的变化和发展的情况?
李新建:今年,这个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感受是很深的。前天清科发布的数据,投资增长了70、80%和募资增长了50%。数据确实是在增长,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大。我们也一直在关注这个行业的变化,从行业的变化可以感觉三点:第一,各地的母基金在爆发式增长,产业基金也有很多,国家大基金也有很多,募资量从大基金里面来解决。
在投资项目数量来看,这可能与偏早期或者是天使期这些母基金的成立有一定关系。今年伊始,江苏一个城市就三个50、60亿的天使子基金。除了国家级的产业基金,这些投早期地方政府的母基金,还存在向区县这一级下沉,如东莞一个松山湖园区设天使母基金,深圳的龙华区一个区级政府设十个亿的天使母基金。所以确确实实政府参与的母基金数量在大增,这也说明政府在鼓励创业投资这个领域的发展。
同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这是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还是政策,政策在支持整个行业的发展,前年的科创板上市,那是创投行业的第三个飞跃发展的关键点。今年的北交所,在偏早期投资行业,这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政策。国家发改委对创投领域的创投企业发行,为下一步的分类监管、分类政策的支持,会做一个基础。
深圳也在修改创投条例,各个地方都在支持创投行业的发展,所以这个行业是第三春来了,包括国家战略的支持和服务于国家战略,这是第二个感受。
第三个感受,方总也提到了投早投小,投科技,这个领域里面既是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市场投资的要求,也是你回报LP,或者回报社会的需求。今年下半年开始,科创板政策的变化,就是要把科技的属性加强,科创板不是科技属性,或者不是很强的科技属性的企业,很难在科创板借这个板来融资。投科技,特别是美国卡脖子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大家认为现在有所松动,晚舟回国的这个事情,会不会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应该不是,就是卡脖子的问题会一直存在下去。
所以我们在清科的数据里面看到IT,或者是芯片的投资,这么大量的增长,这也是国家的战略。投早投小,在座的会把大资金放在PE,放在后期,但是现在比例加大往早期和往科技的投入。同时GP也在往早期领域的拓展,在把资源往小往科技方面的投入,这一块应该也是后一步的趋势。所以我理解的这个行业里面的变化,可能这三点是我感受最深的。
符星华:我们知道中金资本管理中金启元基金,可以请单总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一年行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您从这些子基金和项目端看到了什么样的一个趋势?
单俊葆:刚才符总介绍了几个数据,站在实务操作角度,感受还是比较强烈的,我想从募资端和投资端两个方面来讲。
过去谈资本寒冬、募资难,今天募资依旧难,但是从总量上来看仍有增长点,与美国市场相比,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走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私募股权之路。从募资端来讲,首先,资管新规以后,原来银行的钱难以进入私募股权市场,但市场上有了很多新的钱,比如说李总讲的全国各地政府或者是政府平台的钱。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政府平台的钱不够市场化,中国金融最重要的是服务实体经济,政府资金以私募股权的形式来投进这个市场,确实与美元基金的传统打法不同,政府资金是在传统的土地招商,政策招商基础上,以资本招商、赋能招商、并购招商的方式来介入私募股权市场,从而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这类资金的发展速度很快,从过去省一级资金为主,到现在地市级、县一级资金都在纷纷参与市场。
其次,这一年明显感觉来自于产业集团的钱越来越多,平时我们也会讨论海外的CVC,但是在中国其实不仅是CVC,还有Corporate PE,Corporate Buy-out Fund。产业集团介入,有很多差异化的打法,今天来自于产业界的资金很多,而且产业集团不仅只做LP,还直接上手做GP。
第三个,我觉得今天的财富端开始有了第二波的热潮。前几年很多高净值人群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体验不是那么好。但今天,一方面是科创版注册制推出以后,被投企业上市退出让一批人赚了钱。另一方面,科创板让一些创业公司的二三股东赚到钱。更重要的是资产新规以后,原来投向类固收的钱需要重新进行配置。因此,近期我们明显感觉财富端配置到私募股权的钱越来越多了。
最后就是美元,特别是疫情以后,全球对中国有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按购买力平价或者按汇率计算方法,中国GDP的全球占比在15-20%。但是全球投资对中国私募股权资产的配置低于5%,这有一个修正的过程。疫情之后,全球风景这边独好,对中国资产的再认识,正在经历从中国折让到中国溢价的过程。同时,美元投资在二级市场布局的水,也在明显流向一级市场。所以,整体来看,募资端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投资端来讲,前面几位嘉宾也提到了私募股权怎么更好服务国家的实体经济,市场整体的投资确实明显呈现出与国家战略相吻合的态势。今年投资的主旋律是科技创新,支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未来的国际竞争也主要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所以大量的钱投早、投硬、投长期,市场上聚焦科技创新的基金会越来越多。
另外,围绕碳中和、军民融合、美丽乡村战略也涌现大量投资,同时,依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长三角和大湾区等地的基金,在区域内纷纷开展了系统的投资布局。
从投资赛道来讲,近期的热点无疑是生物医药、芯片、集成电路、半导体。但今年还有一个新的亮点,那就是新能源以及与新能源相关联的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非常火热。
再就是中国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过渡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TO B的企业级服务、SaaS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最后一点是退出端,过去我们经常讲做投资的人一定不要投错,但面对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半导体这些赛道曾经有一个说法,“宁可投错,也不要错过,你可能投错一个赛手,但是不应错过一个时代”。但今天医药和芯片在二级市场的市值和股价确实与之前的预期存在差异。回过头来,做投资,在市场热的时候还是要保留一份冷思考。
符星华:国新是国内最大的国家级平台之一,也想请孙总给我们介绍一下,就是整体您怎么去看过去一年的行业变化和发展,尤其在国有资本这一块。
孙宏慧: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今年行业的确存在投资估值上涨较快的现象,有的企业刚刚融资完成几个月就开始新一轮的融资,估值大幅上涨。这种情况与清科公布的数据也是吻合的。因为募资额增长过快,资金供给量增大,造成项目竞争激烈,估值上涨较快,倒逼基金投资阶段往前移,以保证足够的盈利空间。原来很多专注成长期投资的PE基金也开始投一些早期的项目。在这种环境下,更考验GP在行业方面的专业能力。因此,基金行业也呈现出行业细分领域垂直化的趋势。未来可能专注于具体赛道的基金,更容易获得LP的亲睐。
此外,ESG也是基金的一个方向,比如说双碳经济、环保等题材的新基金越来越多。ESG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国新基金作为国有资本背景的基金,在选择项目时不仅仅只考虑投资回报高低,也很看重社会责任,我们对ESG方面的投资也很重视。
在促进国企改革发展方面,国新旗下有三种改革类基金,一是双百基金,主要投双百改革行动范围内的企业;二是科改基金,投资标的要求具备较强的科技属性,属于科技改革示范清单内的企业;三是今年落地的综合改革基金实验群,主要是和各地方国资合作的,参与地方国企的改革。在这方面,国新基金发挥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市场化的选人用人、加强激励约束等,推动国企增加活力,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让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环境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国新系基金投资双轮驱动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要聚焦科技创新。我们旗下的基金约80%的资金都投在了战略新兴产业(国风投基金投资战略新兴产业的比例更是高达近90%),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大医疗等五个重点子领域。未来我们依然会坚守支持科技创新的定位,特别是要着重支持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产业链链长单位等,通过国有资本的导向作用,助力实体经济朝着符合国家战略的方向,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符星华:苏州今年是最火的,基本上全国一万多家VC和PE都扑到苏州来了,也请王总介绍一下,您在苏州去看全国,尤其是大家非常关心这两年苏州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您怎么看待全国的VC和PE行业的变化情况?
王吉鹏:今年苏州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股权投资的激励政策,也成立了60亿的天使母基金,包括后续高新区、相城区等都成立了各个区级的发展基金。
元禾辰坤一直在园区,相对来说我们是一个市场化的母基金管理平台,我们也看到了像纽尔利这样新出来的市场化管理平台落户苏州。整体来说苏州的基金环境在过去两年有了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出资的主体和出资的金额,比如区级的基金、甚至区级的国企,市级管理的基金、市级的国企,苏州的资产管理公司、城投集团都会做一些股权类的尝试。苏州有很多的出资主体,谈一遍就能募到一定的金额。
元禾辰坤做了15年。刚刚符总提到今年的报告中,前三季度募资同比增长了50%,投资增长超过70%。刚听到这个数据,投资的数据还挺正常的,募资这个数据还是让我有一些惊讶。我在细想元禾辰坤自己做的新一期母基金,从我们看到的新募集的基金中也发现了一些变化。我们一般从医疗、TO B和TO C三个板块来看,其中,医疗板块基金是30-40亿的规模,上一次规模是15-20亿之间,基本上翻了一倍;专项做消费类的基金,今年几个头部基金整体规模基本上控制在25-30亿左右,上一次的基金规模都在10亿上下,大概增长了两倍;一些综合类的TO B、TO C基金,像源码资本和高榕资本,新一期的规模比上一期增长一倍左右;全品类的基金,像红杉资本和高瓴资本新的一期基金,跟上一期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增幅,把这些增幅算进去,还是比较符合刚才的整个数据。
今天的难点在于头部基金越来越聚集化,腰部以下的基金融资会越来越分散,越来越难。
回过头来说为什么这些基金能够做到1-2倍的增长,这些钱来自于什么地方?一方面来自于各地的政府,通过招商、产业落地、产业鼓励的政策进行投资投入。
第二个来自上市公司。比如在生物医药行业特别明显的是,像泰格医药已经投资了30余支基金。现在有越来越多新上市的公司,要么做自己的CVC,要么开始做一些基金的投资,然后投资他之前的投资人。这个现象同样出现在TO B和TO C的基金里面,消费的基金投了消费品牌的公司,公司上市之后,作为LP再有一定的投入,实现资金的循环。
第三,我们观察到资金来自于个人财富端。这其中还是会分几个方面,一方面,如果募30亿或者50亿以上的基金,一定要走到个人财富端。今年是面向个人LP募资比较好的窗口,今年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整个二级市场还是有比较大的波动,房地产的承压也比较大,过去几年大家普遍的观点是不能持币,要变成资产,所以未来大家会增加对一级市场股权的投入,进行新的献血。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可能这里面会有一部分的人出来,他们也愿意把财富回馈给伴随着他们从0到上市的投资机构,回馈给他们信任的人,通过基金投资,帮助公司和产业继续的成长。
还有一方面来自于家族办公室,今年很多在做家族信托,实现资产的隔离,这一方面会有比较快的增长。
投资增长超过70%,我觉得比较好理解。一方面是基金的规模也增加了;另一方面,大家都没有特别提到,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整体的投资速度还是超过了以往的年份,投资案例多轮次投资的增长也会比较快,所以整体投资量上去,也是比较正常的。
过去来讲,无论是医疗,还是硬科技、芯片、智能制造,以及软件和SaaS;还有消费领域,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连锁,过去一年是齐头并进。今天来看,今年其实会有一些变化,特别是八月份以后,我们会发现医疗投资整体是趋平的,新的医疗项目需要成长的过程和时间。消费领域也同样会有一些承压,进入第三季度后已经开始明显的放缓。但是我觉得科技赛道,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SaaS,依然会加速并愈发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大家也会去找自己的一些投资逻辑和方法,这也是体现了资本朝着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迈进。
符星华:因为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问题,刚才谈了行业,还有很重要的是各家机构自己的策略,在未来一两年的策略,先请王总介绍现在的策略有没有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用什么样的策略来去做投资?
王吉鹏:我们今年在做元禾辰坤的第四期母基金,规模是100亿。整体今年的策略,75%还是投基金,其中20%的份额用于投资二手份额;在产业选择上,主要是在医疗健康、TO B和TO C领域,大的方向会不变。
投资时点我们会做一些调整,因为有四年的投资期,从我们的经验来讲,碰到大的变化,千万不要调整策略,还是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投资。但是在投资重点上,我们可能会做一些微调,然后去穿越这些周期。
孙宏慧:国新基金还是会继续坚守自己的使命和定位,在市场热度持续高涨的情况下,既要保持定力,同时也要不失去激情,未来更多投资到重点支持的领域里。
单俊葆:我们今年或者是未来,一个是投资策略,一个是运营的打法。我觉得投资策略方面,几位讲到了要保持定力。但是也有一些新的布局,所以我们在传统的“两高、两大、四新”的基础上,今后重点布局的五个赛道,医药医疗、芯片半导体、企业服务,还有新消费、碳中和。中金资本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我们要成为“三度”资本,要有“深度”、“长度”和“温度”。
“深度”强调的是专业化,做精做强。“长度”,要成为有耐心的资本,就是大家最近常讲的坚持长期主义和价值投资。有“温度”的资本,最重要的是做好双向赋能,为被投企业赋能,同时也为LP赋能,为给我们钱的人提供服务。最后一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当然在这一方面,符总他们做的PE DATA Max确实给业界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增值服务。
我们直投了近900个直投项目,投了大概220支基金,穿透投了大概3300多个项目,把这些加在一起,在我们系统里能看到4000多个项目,过去十年新兴产业的佼佼者很多都在这里面。所以我们希望在过去业务数据化的基础上,尽快的把数据业务化。我们也希望能够跟业界有更多的合作,产生更大的协同,形成聚合效应。
李新建:深圳天使母基金本身就是为天使而设,百分之百必须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种子期和初创企业的发展,所以这个初心是不会变的。
我们会分两个管理模式,从今年开始以后,我们一百亿的规模,前面的50亿到今年年底,估计要投完了,后面还有一个50亿,我们正在把前面50亿,大概有60支基金做一个复盘,把原来我们合作的60个PP投资策略和投资成果,做一个复盘。
现在大概来看,专业的比综合性的要投得好,有产业背景比没有产业背景的要投得好。另外一点就是后面有技术支撑的,比综合性的投资要好一些。
所以第二个50亿在第一个基础上,提供一些选择GP相应性的要求,支持新型机构,有产业背景,有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背景,有外资的背景,这些都是我们会去加大力度来支持这一批的GP。
另外一个,我们也加大了直投,因为我们在设置这支基金的时候,也是参考和借鉴了以色列的方法,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和GP投资的过程中,自己会做一些直投和跟投,让投的项目跑得更快,跑得更好。现在第一支的直投基金也已经设立起来了,今年三个亿,在一年多的时间尽快会投出去,体现了政府引导基金在市场化的直投方式,去探索一条道路出来。
另外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去支持我们的子基金GP,支持子基金投的项目,能够有一个融合的发展,特别是我们是天使期和早期的母基金或者是引导基金,更需要搭一个生态平台,来支持这些初创企业更好的成长。那么在这一方面,我们不管是在生态体系的服务,还是资源的对接,还是把政府的政策在这个体系里面形成融合发展的一套体系,基本上前三年已经搭起来了,之后会更加市场化,另外会争取更多的政策。现在作为天使期的引导基金,真正支持天赋性和前沿性的这些技术方面,应该还有更加优惠,或者更大的支持力度。
深圳的王伟忠书记在这一次中央人才高层会议上也提出来,我们在这些领域可能会加大一些超额风险的承担,现在我们正在报一些方案。
确确实实属于我们卡脖子的,而且是需要有更多的前沿投入的这些领域,风险更大,或者成功率更小的这些领域,政府加大支持。
何文熹:我想分几类,第一,在策略上,在传统母基金的基础上加强直投的力量,包括专业人员的培养。第二,从具体的投资方式上,一、可能做母基金这一块,要进一步挖掘一些在医疗等细分赛道上的优质PE和团队,以后这一块要深入挖掘,而综合性基金热度会降一点。二、继续加大对CVC的投资,特别是围绕CVC这个产业链和创新链上的企业来投,并且进行相关的投后赋能。现在很多企业有一个特点,很多企业刚成长以后,和地方政府打交道,是有一种畏惧感,或者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距离,又是股东,又是协调政府沟通的角色,想扮演这样一个角色。
另外承担了湖北方面的产业升级的使命,我们坚持投资盈利为主,能投能赚的基础上,往湖北要导入优质资源,包括大的项目和一些产业链的资源。各位有好的项目,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共享这个成果。
方向明:我们的投资策略会基于我们基金的使命定位,通过对行业的深入研究,坚持价值投资,寻找高成长行业的平台型企业,或细分行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来作为我们的投资标的。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关注国企国资混改重组类的项目,通过助力央企、国企的改革,探索更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最终实现国有资本的提质增效、保值增值的目的。从投资领域来看,因为我们有十个投资团队,所以关注范围广,但又很专注,持续在先进制造,健康医疗、生物药,集成电路,电动化,新能源等领域进行深耕。最后我们也会继续探讨和央企、地方以及市场化的基金管理人共同搭建细分领域子基金的模式,来延升我们的投资触角。
符星华:再次感谢这一场的专场嘉宾,感谢大家分享这个行业真知灼见,也分享了各个机构自己未来的投资策略。也希望我们所有的投资机构一起持续的深耕中国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好服务。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111/480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