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冬奥场外「氢」实力出圈,氢能产业迎来城市间较量

两条“氢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全省“唯五”的省级示范区,可见宁波在浙江省内的战略地位。丰富的氢资源和汽车产业基础令外界看到这座“富氢之城”过去的发展脉络,新出台的各地规划则显示着这个静待扩张的市场下的暗潮涌动。
2022-02-17 17:08 · 36氪财经  王晗玉 郑怀舟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程进入尾声,北京、张家口两座城市依然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赛场内,女子5000米、女子3000米、男子5000米、男子1500米等10项世界纪录接连被打破,而冰场之外,本届冬奥会也因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碳中和而创下纪录。

这项纪录在低碳场馆、绿色供电、低碳交通等体系中诞生,氢能源成为重要“外援”。同时宁波也成为参与本届绿色冬奥的“城市选手”。

去年12月,由国家电投宁波绿动氢能科技研究院研发制造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巴士陆续抵达冬奥会赛场,正式开幕前已投入使用。而开幕式当晚,内场备受瞩目的主火炬点燃仪式也有宁波一家企业的参与——主火炬系统由宁波余姚的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使用氢为燃料,可抗10级大风。

这个冰雪时节,在北京、张家口大放异彩的同时,宁波这座南方城市也在赛区周围展示着新的“氢”实力。而沿着150辆氢能巴士跑出的“氢”路线,外界也得以一窥这座传统制造之城发展氢能产业的路径和蓝图。

01、冬奥村的“绿色应援”

氢燃料电池车通过电池电堆中的氢与氧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驱动,最终排放物只有水,可谓100%清洁。相较传统化石能源车辆,冬奥赛区周围这些氢能巴士每行驶100公里,大约能减少5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但也因制氢、运氢、储氢、加氢等各环节成本极高,氢能汽车仍存在商业推广的技术瓶颈,发展缓慢。

根据此前北京冬奥组委公布的数据,本届冬奥会将示范运行超过1000辆氢能源汽车,配备30多座加氢站,也将成为全球*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而宁波制造的150辆氢能巴士得以顺利入驻冬奥村,成为1000辆示范车的十分之一,得益于其早先布局。

2019年1月,宁波市政府与国家电投达成华东氢能产业基地合作,将分三期建设氢能源基地,宁波绿动为建设主体。2021年5月,宁波市首座加氢站举办开工仪式;8月,基地双极板及燃料电池电堆组装中试线通过达产验收。这意味着其年产能达到1000套。

目前,在这条生产线上生产的燃料电池已向北汽、宇通、中车等多家车企稳定供货。在“应援”本届冬奥之前,2021年4月,10辆宁波制造的氢能巴士已经亮相海南博鳌论坛。

如今在延庆赛区寒冷、高低起伏的赛场外,运动员与工作人员可以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出行。这些车身约11米长、车内配备豪华座椅的氢能巴士不仅更加环保,并且补能时间短、续航里程长——设计时速达100公里,纯氢续航能力约450公里,同时可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平稳运行,摆脱纯电动车的“低温焦虑”。

02、“富氢之城”的产业基因

目前,氢能源主要的应用场景聚焦在医疗和交通领域。伴随“双碳目标”公布,交通无疑是亟需优化的重要通道。而基于相较纯电动车更清洁的运行过程,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也被视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此前于2014年,宁波科技局曾表示: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宁波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加重,大气污染已由原来的单纯煤烟型污染,逐渐向煤烟和汽车排放复合型污染转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宁波汽车产业向清洁能源转型提供了动力。

而结合其近年来的发展脉络,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和旺盛的新能源消费力也为其进一步发展氢能汽车产业提供了土壤。

此前宁波市拥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2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4400多家,且产业转型升级意愿强烈。其中吉利、中车等龙头车企已在氢能领域开展研究。

如今,吉利汽车在宁波建有5大整车生产基地和吉利汽车研究总院,并组建了由各专业汽车工程师组成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开发团队;浙江中车开发的首台氢燃料电池客车也已在宁波下线,加氢时间仅需15分钟,满载续航里程在600公里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在53%至55%。

同时,宁波自身氢资源丰富,氢能供给能力也较强。宁波是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拥有三大石化产业集聚区和十多家氢源企业,年产氢气达62.59万吨,每年可外供纯氢量6.33万吨。

此外,宁波装备制造业基础优越,拥有全国*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这促使其早先形成了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零部件生产、整车制造等在内的完备产业链。

宁波拜特曾参与制定中国“燃料电池模块”等5项国家标准,相关测试软件及生产装置获得了12项专利;中国钢研总院下属的安泰环境宁波化工院已完成国内多地加氢站设计和EPC总包。

另一方面,宁波消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仍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宁波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4229.9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达56.1亿元,同比增长164.1%,增幅超出传统燃油汽车152.8个百分点,实现连续11个月成倍增长。这或成为宁波未来继续加注氢能产业的信心支撑。

趁着热度,今年1月,宁波针对氢能产业出台一系列补贴政策。根据《宁波日报》的报道,当地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宁波是按照国家政策以1:2的比例进行补贴,补贴力度在长三角城市前列。

作为非国家试点城市,可见宁波对于氢能产业的决心。

03、“氢走廊”的关键枢纽

事实上,作为尚未攻破技术瓶颈、仍需依靠政策驱动的产业,氢能源这场竞速跑已从企业上升到城市乃至城市群之间。相比产业基础,政策基础更将决定一地氢能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国内氢能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2021年以来,氢能概念股更成为A股热门。Wind数据显示,氢能指数在2021年的年度累计涨幅为44.94%。华泰证券研报也指出,看好未来十年氢能产业趋势,尤其看好制氢、用氢环节装备(燃料电池、车载储运装备)的投资机会。

在充满变数的阶段,任何城市都有可能抢占先机。而2021年,上海、重庆、河南等多个省市也接连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氢能产业。

宁波最新的补贴政策显示,对日加氢能力小于500公斤、大于等于500公斤、大于等于1000公斤的加氢站,分别予以最高100万元、300万元和500万元补贴;对销售价格不高于每公斤35元的加氢站,去年和今年均予以最高14元/公斤补贴。

如此大手笔补贴,或可看作是宁波对浙江省战略规划的延续。去年11月,浙江省发改委发布《加快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浙江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方案》中一大亮点是提出打造两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氢走廊”。

一条是依托G92(环杭州湾高速)串联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环杭州湾重要节点城市,打造“环杭州湾”氢走廊,加快形成长三角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另一条是以金华、宁波、舟山为重点,依托G15(甬金高速)建设氢能高速通道,围绕自由贸易区创新发展构建“义甬舟”氢走廊。

此外,《方案》还专门明确了包括宁波在内的5个省级示范区和嘉善等2个示范点的建设内容和目标。

其中宁波将在港口及城际物流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打造产业园区,重点推进电堆、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发展工业副产氢制氢,有效降低氢气成本。到2025年,宁波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数量力争达到500辆,建成加氢站5座以上。

两条“氢走廊”上的节点城市,全省“唯五”的省级示范区,可见宁波在浙江省内的战略地位。丰富的氢资源和汽车产业基础令外界看到这座“富氢之城”过去的发展脉络,新出台的各地规划则显示着这个静待扩张的市场下的暗潮涌动。

在加快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氢能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风口。而在宁波借助冬奥会初步出圈之后,依靠国家示范城市群政策的推动,未来还将有更多城市加入这盘棋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