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钛信资本:硬科技狙击手的底层思考

在驶向硬科技大潮的路途中,热门项目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在除高瓴、红杉等老牌机构外,钛信资本等机构也在迎头赶上。
2022-02-21 12:01 · 投资界综合     
   

日前,钛信资本官方微信发布新闻通稿,宣布已完成对全球*的8英寸氮化镓芯片IDM企业英诺赛科的D轮投资;作为本轮投资的领投机构,钛信资本重仓下注6.5亿元,这不仅是英诺赛科该轮融资中最重的一笔(占比超过20%),也刷新了钛信单个项目最高投资金额的记录,成为该机构在硬科技赛道的又一次重仓出击。

“投资英诺赛科,是常规之外,也是逻辑之中。”作为该项目的主导负责人,钛信资本创始人高毅辉言简意赅。

放在业界,钛信资本投资出手的打法,风格其实非常鲜明。用其定位来描述:精品重度、聚焦龙头。翻看过往的投资案例,钛信无一不是沿用这一策略,来重点狙击每一个精品项目。

此次,重仓6.5亿投资英诺赛科,可见钛信对这个硬科技项目的重视程度。

英诺赛科成立于2015年,主要研究第三代半导体硅基氮化镓芯片制造,并掌握着氮化镓材料领域设计和制造等多项生产优势,已经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是全球*实现同时量产氮化镓高、低压芯片的IDM企业。

据了解,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新材料,已经成为海内外国家重点攻关的项目,受到诸多芯片公司的火热追捧。自2021年以来,氮化镓功率器件市场更迎来了持续快速的增长。

“第三代半导体具有国家重大战略意义,是我国为数不多与国外差距不大的领域之一,最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高毅辉表示。

在驶向硬科技大潮的路途中,热门项目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在除高瓴、红杉等老牌机构外,钛信资本等机构也在迎头赶上,他们又将如何拔得头筹?

在正确的趋势预判下,提前布局

沿着钛信资本的投资历程,不难发现,这不是其*次在硬科技领域下重注。早在硬科技热潮到来之前、公司成立初期,钛信就在科技投资趋势上有了研判,围绕“高技术壁垒+深产业应用”,提前描画了“硬科技”的布局蓝图。

成立六年,钛信投出的11家龙头企业,超过半数都是硬科技,管理的30亿元规模中,有近80%的资金投入到生命科学、半导体芯片、高端制造等硬科技领域。

就在行业许多玩家涌进这个赛道时,钛信资本已在默默收获。

2017年底钛信投资的全球汽车智能诊断龙头道通科技,在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后,并于2021年2月解禁退出,按2021年底市值初步估计,增值大概有9倍。据钛信提供数据,截至目前,机构整体退出综合IRR达到53%,DPI超过4.5。

同时,在生命科学、半导体等领域,比如钛信重仓6.3亿元的华大智造,在科创板IPO已顺利过会;投资3.34亿元的海光信息,也在前段时间申报科创板;如果上市顺利,今年钛信将迎来两个硬科技IPO。

战绩背后,是对硬科技趋势下的提前占位。精准把握影响未来的趋势,已然成为引领机构投资的一盏“明灯”。

殊不知,在创立之初,钛信就带着一股“严谨”与“大胆”的反差作风,以2.26亿元重度投资了道通科技。彼时,这家专注于汽车智能诊断的企业,隐秘于大多火热的行业之外,不为人所知。钛信恰恰切中它的价值本质:未来中国汽车“新三化”的必然趋势。随着业务拓展逐渐放量,道通科技业绩表现在全球汽车后市场中异军突起。直至2020年登陆科创板,道通科技的快速成长又按下了加速键。

在行业披荆斩棘24年,高毅辉深切体会:做投资,最重要的是能正确预判趋势,然后顺势而为。

做到比市场上大多数人提前看清趋势,并且敢于出手,这并不容易。需要不断的经验积累和进化。在此之余,在硬科技研究中还得加点料。能持续关注科技的力量,坚持用底层思考和深度研究驱动投资行为。

对钛信而言,这只是其出手狙击硬科技的*步。

寻找“硬核”项目的核心秘诀

把住了趋势,接下来就是如何找到“硬核”项目。

“首先要有明确的项目筛选标准,在这个前提下,能够匹配最合适的投资策略。”高毅辉强调二者缺一不可。

从硬科技领域抽丝剥茧,钛信解构出一套自有的项目筛选标准:

首先看技术层面,高技术壁垒、深产业应用,作为两大衡量维度,也是钛信所看重的技术“硬度”所在。

一级市场中,典型的硬科技投资有两种,一种是当下中国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另一种是未来能够引领新一轮科技变革的颠覆性技术。钛信资本则做到了两手抓。

其次看人和团队,在钛信看来,具备硬科技的“死磕”精神,并能与之达到认知的同频共振,这样的企业家极为难得。另外,还能拥有丰厚产业链经验的团队,能将技术得以落地。

再者看战略,既要符合国家战略和时代演进的方向,也要符合市场需求,做的是既有意义、也有价值的事情。

最后看项目的盈利潜力。高毅辉表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有价值,不会再仅用‘上市’这一维度,而是更加关注上市后是否拥有‘持续盈利的能力’。”

现在来看,钛信所投项目的表现,基本保持了年化30%以上持续高速增长。尤其在硬科技投资领域,钛信对项目持续盈利潜力的深度挖掘,表现出格外的“执着”。

作为钛信的布局重镇,其投资版图中的高壁垒“硬核”属性十足。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华大智造,全球唯三、中国*能做的技术领域;国产服务器CPU芯片-海光信息,是*一家获X86架构*授权的企业……均是我国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

此外,发掘“硬核”项目的另一层面,更落在钛信的投资策略上。

高毅辉将钛信硬科技投资策略,分为两大点:精品重度、聚焦龙头。

精品,即为高确定性,精益求精;重仓,即为敢于下重注。

高确定性的项目,性感点格外显著。尤其在硬科技行业,回顾全球资本市场演变历史,科技股犹如大象起舞,现在更有独占鳌头的气势。项目性不性感,要看行业空间、商业模式、技术产品、管理团队和退出通道。

在投资节奏上,钛信的步调和原则,清晰且严苛。每年投的数量不多,但是投的很重,讲究精益求精。人的一生时间、精力皆有限,钛信认为“鸡蛋就应该放在重要的篮子里,然后小心、全力地看护住”。

反观钛信的另一投资策略——聚焦龙头。龙头战法在行业并不奇有,难得的是,是否有实力做到知行合一,久经考验下成绩依然不俗。

梳理钛信目前投的硬科技项目,至少在行业前三的位置,均是细分行业的头部,平均投资超过3.5亿元。根据目前IPO进展或规划,大多项目都是奔着科创板去的。

仔细看来,投资硬科技,机构也得有自身的“硬核”壁垒。

高毅辉曾多次说过,投资是值得用一生去坚守的事业。专注做“正确的事”,离不开长期的战略耐力。

硬科技投资是一场长期主义实践,投资初期是十分耕耘、一分回报;而一旦过了拐点,就是一分耕耘、十分回报。

很多人不愿涉足硬科技,确实是因为看不懂,但如果真正研究透了,懂得技术本质,懂得未来的应用场景,反而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回报会更高。

硬科技这条路很难,钛信却一直在坚信,也有属于他们的使命感:培育出全球*的技术优势,以中国科技力量,改变世界。因为相信,所以最终看见。当前许多钛信系企业正从被卡脖子做到了世界出圈。未来的硬科技投资,想必我们还会看到更多钛信资本的身影。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