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被罚80亿,滴滴的噩梦结束了吗

滴滴的教训,所有人应该也都会牢牢记住:企业利益绝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2022-07-22 17:13 · 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祥燎   
   

80.26亿,今年*的一笔罚单!

但比起金额,人们更关心的是滴滴为何被罚

根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的回答,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总结来说就是收集、分析、滥用用户个人数据,以及收集用户出行数据,危害国家安全。

网信办的描述是: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用词之激烈,仿佛在面对一个重犯。

更引人遐想的是这一段话:

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每个字,都让名声已跌至谷底的滴滴罪加一等。

以至于对滴滴的程维和柳青各处100万元的罚款,被网友普遍认为力度太轻。

其实相比罚款,滴滴还有许多更大的挑战,足以让它焦头烂额。

一个威胁到“国家安全”的App

过去一年,滴滴的App仍然绝迹于各大应用商店,新用户也还是无法注册。

损失不可谓不大,但在很多人眼中,滴滴是咎由自取。

一切都要追溯至去年滴滴“诡异”的上市。

2021年6月30日,滴滴“偷偷摸摸”地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没有路演,没有媒体发布会,也没有敲钟仪式,甚至连员工也鲜有发布朋友圈,安静得很诡异。

而且,滴滴上市的第二天是“百年党庆”的日子,媒体根本无暇顾及滴滴,这也说明了它不想被过多关注。

然而,滴滴的低调策略并没有见效。

上市第三天,“网信中国”发布公告: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并停止了“滴滴出行”新用户注册。

彼时网上疯传:滴滴为了在美国上市,将数据打包给美国。

对此,滴滴的副总裁李敏在朋友圈回应,此乃恶意造谣,将坚决起诉维权。

李敏的话音刚落,没多久,滴滴所有运营的25款App被全部下架,惨遭团灭。

这样的后果,滴滴事先并非完全无法预料,但还是选择“顶风作案”。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称:尽管中国网络安全监管机构担心(滴滴赴美上市之后引起的数据安全问题),但在回报股东的压力下,网约车巨头仍继续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而滴滴的大股东中,不乏来自美国、日本等外资股东。

为了让他们快速圈钱套利,赴美上市就成为了*的选择。

然而这种选择是建立在危及中国国家安全的前提之下。

根据美国2020年通过的《外国公司担责法案》,所有赴美上市的企业必须接受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底稿的审查。

但是,根据中国的新《证券法》规定,未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所以,鉴于滴滴异常低调的上市,以及美国极度配合的态度(仅20天就帮助滴滴成功上市),不少人猜测滴滴可能违规向美国交出了会计底稿,泄露核心信息和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关乎个人隐私,更关乎国家安全。

例如,早在2015年,滴滴就已经能根据数据,推演出国家各部委的加班情况,精准掌握重要人物的踪迹数据;滴滴还拥有全中国城乡的实时高清测绘数据,比常规地图更精确。

威胁国家安全,并不是危言耸听。

被禁1年的滴滴:

被约谈、裁员、蒸发4600亿

“滴滴到底有没有价值观,是不是一家只顾利益,漠视安全、逃避责任的黑心企业?”

当年滴滴顺风车频发事故的时候,程维在内部信中发出了灵魂拷问。

当然,他给出了否定答案,理由是滴滴还没实现过盈利,所以不是一家赚钱高于一切的企业。

对于他的答案和理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顺风车事故很好反映了过去滴滴的遭遇:很少在商业上吃瘪,却总在其他地方给自己挖坑。

2016年,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就曾表示,滴滴和优步合并之前,并未向商务部申报,需依法承担责任。

2018年,广东省交通厅也曾公开表示,滴滴一直拒绝数据接入和接受监管。

这些不配合主管部门的行为,没有引起太多重视,或许正因如此,滴滴才会有后来更越界的“诡异”上市。

不让滴滴体验下真正的生存危机,对不起它以身试险的精神。

过去一年,滴滴先是遭遇了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7部门的联合调查,阵仗*强大。

所以有人调侃称,80.26亿只是网信办的罚单,坐等其他6张罚单。

就在滴滴的成分有待考验时,商业上它也被迫按下暂停键。

滴滴的主营业务,毫无疑问受到了*冲击。

去年第三季度订单量比第二季度减少2.1亿单,第四季度又继续环比减少4900万单。

不仅如此,没了新增流量,滴滴的两轮车、货运、橙心优选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滴滴原本都想大干一场的业务,被迫开始了一大波裁员。

屋漏偏逢连夜雨,后来滴滴的国际化业务同样没能很好开展,接连兵败俄罗斯、南非等国,没能成为滴滴的第二增长曲线,所以到最后,连原本没有裁员计划的国际化部门也没能幸免,滴滴迎来了全线裁员。

监管的审查和业务的动荡,反映到滴滴的市值,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跌跌不休。

上个月10号,滴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度过最后一个交易日,总市值停留在111亿美元。相比一年前最高市值时的800亿美元,蒸发689亿美元(约为4663亿元人民币)。

然而从美股退市,滴滴还是没到放松神经的时候。

去年12月3日,滴滴就对外发布公告称,“启动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可是直至今日,仍然没有下文。

*的消息是今年3月,据媒体报道,滴滴已暂停港股上市进程,原因是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数据安全的整改建议。

面对比美股更加严格的港股,滴滴的上市之路很难一帆风顺。

美股待不了,港股上不去,国内网约车老大活成了没人要的熊孩子。

滴滴的噩梦,还没有彻底结束

“网约车*股”Lyft,曾趁着“网约车鼻祖”Uber各种丑闻之际,大举逆袭,从原先仅7.7%的市场份额发展到后来与Uber四六开的局面。

不同于Uber,被审查前的滴滴虽然也有负面事件,但它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

2018年,美团、高德等对手来势汹汹,程维借用了成吉思汗的典故,间接回应:尔要战,便战。

它们都没能撼动滴滴的地位,滴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90%。

但是这些被打退的网约车平台,无不透露着不服和不甘心。

首先,网约车的网络效应不高,司机不能跨省调度,新平台就算不能在全国市场与滴滴抗衡,也可以在特定城市硬刚。其次,不论是司机还是乘客,转换成本也都不高,只要有合适的价码,很容易投入新平台的怀抱。

所以在滴滴被安全审查的当天,几乎所有出行平台都闻声而动。T3出行的CEO还给一些核心员工发出信号“公司进入一级战备”,还有高层则直呼“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久违的打车大战,一夜之间又回来了。

平台推出各种免佣金、打车优惠的措施,抢司机抢用户。例如原本已经佛系的美团打车,宣称对新司机提供最高1000元的冲单奖励,还鼓励老司机邀请新司机,邀请方最高能获得 700 元奖励。

此外,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5月底,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的平台共计274家。根据IT桔子相关数据,过去一年,交通出行领域(不含汽车制造等)发生39笔投资事件。

更多更有钱的对手,正在动摇滴滴的地位,这也是滴滴现在和未来面临的*挑战。

目前滴滴月活人数的行业渗透率,已经下降至六成多。与此同时,其他平台则势头正盛,例如T3出行的订单量,从去年7月到今年2月,增长了113.1%。

滴滴不再是一个不可撼动的霸主。

话说回来,滴滴还是有很大优势。即便App被下架一年,它的市场份额依旧令同行望尘莫及。许多用户用惯滴滴,有点人怕无法下载滴滴,甚至不敢轻易换手机。

这说明,虽然现在的滴滴属于破鼓万人捶,但它的确为国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令自己深入人心。

至少,曾经随处可见、难以根治的黑车,如今几乎消失殆尽。

这样的贡献,是实打实用钱砸出来和经营出来的。

滴滴的噩梦还没彻底结束,但是如果摆正心态,继续前进并不是太难的事。

滴滴的教训,所有人应该也都会牢牢记住:企业利益绝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金错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