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预制菜狂奔,但20家上市公司财报里藏着其他秘密

预制菜上市公司们在「新风口」上讲述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老故事。
2022-09-07 08:14 · 微信公众号:观潮新消费  杜仲   
   

蒙眼狂奔了大半年,预制菜慢慢被大众熟知。

除了频现的新品牌,日前,顺丰高调推出预制菜行业供应链解决方案;盼盼跨界,推出三款“免洗免切免烹饪”预制菜……各产业巨头纷纷高调涌入局预制菜红海赛道。

有券商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到4151.5亿元,到2025年将逼近万亿。无论是热度还是空间,预制菜赛道都展现出了惊人的诱惑力。

然而,随着近日安井、三全、知味香等预制菜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梳理了20家具有代表性的预制菜相关上市公司数据,发现这个诱人的巨大市场,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甚至非常残酷。

受疫情点状反复、上游原材料上涨、部分期间费用增长等诸多因素影响,在规模与收益之间,在渠道与品牌之间,上市公司们在预制菜「新风口」上讲述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老故事。

仅一半玩家实现双增长

与红红火火的消费市场体感不同,在二级市场,预制菜相关上市公司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预制菜*股味知香去年4月登陆A股,其股价自2021年5月19日最高点的138.8元一路走低至发稿前的56.1元,合计跌幅近60%。

但在业绩端,它是难得的营收净利双增长的玩家之一。

在纳入本次观察的20家预制菜相关上市公司中,仅有10家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

除味知香外,占比*的阵营是安井、三全、千味央厨、海欣食品等传统冻品巨头,以及国联水产、春雪、上海梅林等农牧水产类原料供应和生产加工企业。此外,连锁餐饮企业广州酒家及预制凉菜*股盖世食品也进入了双增长阵营。

其中营收增长最多的是盖世食品的39.57%和安井的35.47%;净利润增长最快的则是国联水产的222.01%和海欣食品的186.56%。

在整体业绩中,营收下降最多的是龙大食品,下降35.71%;凤祥股份、惠发食品、圣农发展、温氏股份、唐人神与益客食品则直接净利润看亏。

圣农发展在营收增长11.16%的同时,净利大幅下降135.96%,由去年同期的盈利2.74亿元转为亏损9879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额更是高达1.2亿元。

圣农发展表示,由于上半年行业面临严峻形势,上游端大宗商品成本居高不下,下游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鸡价低迷,导致一季度养殖行业深度亏损。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安井、得利斯、凤祥股份与福成股份的预制菜相关业务(含预制菜单列、食品深加工、菜肴类制品等业务)均有不错的表现。

其中,安井菜肴类制品的营收为13.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5.33%,占比仅次于鱼糜制品。

安井在公告中解释称,上半年公司提前战略布局的预制菜板块快速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初见规模。公司依照“自产+并购+OEM(贴牌)”三路并进的策略继续深化预制菜领域布局。其中新宏业速冻调味小龙虾产品、安井冻品先生菜肴均有较高增长。主要依靠自研自产的安井小厨预制菜事业部也在二季度陆续推出小酥肉等新品,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线。

食品加工巨头得利斯更是首次将“预制菜类”产品数据单独披露。上半年,公司预制菜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44.86%,占营收比重21.75%,较上年同期增长8.6%。

在整体营收下降12.45%的背景下,得利斯预制菜版块的表现显得尤为亮眼。随着定增募投项目的顺利推进,预计到2022年底,得利斯预制菜总产能将达到20万吨。

尽管行业喜忧参半,但圣农发展判断,随着疫情缓和与下游消费的逐步回暖,行业拐点有望加速到来,“预计下半年行情将整体好于上半年,明年行情将整体好于今年”。

在一个快速增长的赛道中,不断深化完善布局、修炼好内功,抓住拐点起飞,或许是实力玩家们共同的选择。

研发缺位,预制菜面临口味与健康双重质疑

由于供应链成熟,新入局的预制菜企业甚至不需要自己做菜品研发,这就让预制菜看上去门槛很低,常常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事实上,预制菜所涉及的技术与研发工作繁多且复杂。

仅从产品研发端讲,中餐的食材、调味料与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差异巨大,实现工业标准化对企业供应链要求非常高。配比、保鲜、还原……每一步都直接影响着产品体验。

《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61.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口味复原程度需要改进,在消费者认为预制菜行业需要改进的问题中排*位;47.8%的消费者认为预制菜的食安问题需要改进。

偷工减料、工业味重、口味还原度不高、添加剂过多……当技术无法以低成本支撑产品的高品质呈现,预制菜面临着口味与健康的双重质疑。

与此同时,行业并未进行与其高营收和高关注度相匹配的研发投入。

本次盘点的20家上市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仅占营收的0.75%,其中占比最高的是餐饮企业广州酒家,为2.46%。但作为线下餐饮企业,新菜研发本就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具有代表性。

盖世食品与海欣食品研发费用以1.6%的营收占比排名并列第二。上半年,盖世食品新获得2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截止报告期末,已获得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另从投入数值上看,温氏股份以2.14亿元位居榜首。

值得庆幸的是,20家企业中有14家研发费用都表现出了增长趋势,占比70%;与之相对应,营销费用增长的仅有11家,占比55%。

其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0.01%的千味央厨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形成需求导向型的研发体系,从客户需求出发,还原餐饮后厨操作环境,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餐饮供应链解决方案。

千味央厨在郑州、上海分别建设有两个产品研发基地,拥有多名高技术研发人才,同时建立了油条、蒸煎饺、油炸休闲制品、烘焙类等多个产品研发平台。但千味央厨2022上半年的研发投入目前为止依然不足600万元。

从技术与研发角度讲,一方面,预制菜行业正处于成长期,没有成熟经验,如何保证口味、新鲜度、体验感、安全性、价格等各维度的平衡需要慢慢摸索;另一方面,目前缺少针对预制菜的标准,大多在执行企业标准、罐头标准、速冻食品标准。

然而合法合规的操作与添加,并不代表产出的产品一定健康,标准的制定将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2022年4月,国联水产公司牵头申报的《预制菜产品规范》团体标准经中国烹饪协会评审,标准符合立项条件、批准立项,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预制菜标准化的进程。

味知香认为,“多数作坊式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流程和仓储物流等方面,难以实现原材料追溯、标准化生产和冷链物流配送,无法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未来将会被逐步淘汰。”这也为部分空炒概念的预制菜企业敲响了警钟。

供应链巨头发力C端,打造新增长点

如果预制菜相关营收尚算整体向好,那么这20家企业的平均净利率着实不高。

14家盈利企业中净利率最高的味知香达到18.52%,*的龙大食品仅有0.53%,平均净利率为6.90%。对比传统餐饮,这个净利率仅略高于正餐6.2%的净利率,低于火锅市场的13.7%,也低于西餐及休闲餐饮市场的11.13%,和快餐市场的11.12%。更何况,还有6家企业尚处于亏损状态。

与蒸烩煮、聪厨、珍味小梅园、叮叮懒人菜等面向C端的预制菜*品牌不同,本次盘点的预制菜相关上市企业大都在B端产业链中久负盛名。

作为上游供应链企业,其与C端预制菜*品牌的净利率差距巨大。一方面是由于上游为原料价格变动承压更多;另一方面,也驱动其向“B+C”模式进行业务转型,C 端业务开始部分承担起盈利的重任。

以凤祥股份为例,尽管整体业务依然亏损,但其旗下的优形却可以领跑行业。

2022年上半年,优形推出了鸡胸肉炒饭、鸡胸肉午饭肉、鸡胸肉薯片、低脂鸡胸肉肠等全新产品,其新零售业务的销售收入在报告期内达到3.43亿元。2022年的“618”年中大促中,优形蝉联全渠道*。

得利斯也在半年报中表示,现阶段B端需求仍为预制菜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逐步向C端渗透。公司选择B端、C端销售渠道同步发力的策略,C端方面,公司坚持传统商超、新零售等同步推广,加快终端线下自营、经销商加盟门店布局。

同时,得利斯发力线上营销渠道,积极拓展直播业务,加大与第三方直播平台的合作运营,拓展新销售渠道。

上文提到的安井食品“自产+并购+OEM(贴牌)”三路并进的预制菜策略中,OEM模式的冻品先生更多地通过供应链整合,聚焦川湘菜系和C端渠道,承载了安井面向C端的预制菜生产、设计与销售,截至8月已拥有小炒牛肉、水煮牛肉、鱼香肉丝等超40个SKU。

根据第三方研究报告,目前预制菜肴行业整体B端和C端比例大约为8:2,疫情的催化之下,C端预制菜迎来更快增长。

结语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预制菜行业分析报告》,国内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但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且面临着标准缺失、区域特征明显、食品安全等问题。

综观市值与营收,当前的预制菜行业尚未出现真正的龙头。民生证券认为,从长期来看,加工深度较高,规模大的自研单品将是预制菜制造企业核心盈利点,大品类、自研能力强、多渠道的专业预制菜企业将逐渐脱颖而出。

在全国多地出台支持措施,加速预制菜产业扩张与落地的背景下,万亿预制菜市场将在狂奔中不断修正自己并加速前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观潮新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