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阿里云要分拆上市,腾讯云、百度云跟不跟?

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地位不言而喻。云厂商的竞争加剧,在反映中国公有云市场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2023-05-22 12:04 · 微信公众号:数据猿  七七 媛媛 余小鱼   
   

十年磨一剑成就的阿里云开始兵行险招,在两年多来营收增速*的一个财季,阿里云宣布开始分拆上市。

5月18日,阿里发布财报,在财报中宣布,阿里云将从阿里巴巴集团完全分拆独立走向上市。同时,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向阿里云员工发出全员信:鉴于云智能集团的商业模式、客户特征和发展阶段与阿里巴巴集团大多数消费互联网业务有巨大差异性,我们计划在未来12个月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同时,阿里云智能集团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

他在全员信中表示,分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阿里云面向未来二次创业的全新开始。未来,阿里云智能集团可以完全独立面向市场,进一步强化业务战略,优化组织和运营,“我们有机会共同打造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

其实早在两年多以前,阿里云高速增长,业绩一片大好的时期,就有传言阿里集团会将云业务分拆上市的计划。彼时,在蓬勃发展的中国云市场中,阿里云大有成为中国AWS之意。如果当时智能云业务自立门户,将有助于阿里巴巴集团和阿里云两方的发展,且大概率能在股价上实现一波价值增长。

然而,阿里却在此时公开宣布将云业务独立拆分上市,有何用意?在其上市前,阿里云或许还应该解释清楚自己的“身份问题”。

阿里云的身份“原罪”?

就目前来看,阿里云市场份额虽然依旧占据*的位置,但是,从近两年其整体发展状态来看,增速明显下滑。

首先,从业绩来看。财报显示,整个2023财年,阿里云总收入为772.03亿元,实现利润14.22亿元,同比增24%。最新一季的财报却显示阿里云明显下滑,2023年*季度阿里云收入185.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1%。

相对于其他云厂商大多数还处于亏损的状态下来说,阿里云在国内云厂商中脱颖而出,率先实现盈利,且已连续两年盈利的企业,但还是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其次,在市场份额上,阿里云也出现了明显下滑。据Canalys中国云计算市场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之前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40%,而在去年已经降到了36%。

相比之下,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营收增速和市场份额的占领显得更有侵略性。

有公开数据显示,运营商在云计算市场的增速远超其他公有云厂商。IDC报告显示,2022年下半年,前四大云计算厂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合计增长9%。而在2022年国内云计算市场里三大运营商的公有云业务增速均超10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其中电信的天翼云、移动的移动云在体量方面正在迅速接近头部云厂商。

根据三大运营商的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里联通云业务收入增幅达121%、移动云业务收入增幅有108.1%、电信云业务收入增幅也有107.5%。这样业务收入增速均超过100%的盛况也足以说明如今三大运营商在云业务方面的发展速度之快。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由于数据安全的因素,国内国外云计算政策大不相同,比如,美国要求涉及社会民生的核心数据不允许存放在中国企业的云上,所以才有了海外版抖音“放弃”阿里云一事的发生,至于是存放在公营还是民营企业,政府并不做管控。但在中国,情况并不一样,政府更倾向于要求政府部门、央企国企把核心数据存放在有国资背景的云服务商的机房中,这才有了“国资云”的横空出世。

因此,政企上云是这几年云市场的主要增量。阿里云的“身份”问题成为其拓展市场受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云市场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市场,如今数字政府建设如火如荼,可以预料,政务云仍将是现阶段云计算市场的主角。

在政企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阿里云的“背景”成为其拓展党政、国央企领域的市场份额的阻碍。众所周知,阿里云主要由阿里巴巴控股,而阿里巴巴大部分由外资持有,且率先在美股上市,这个“身份”会对国央企上阿里云带来很大顾虑。

而作为国资云的三大运营商完全不会有受到这样的困惑,受益于数字经济、国企改革等多重浪潮,在云业务领域,运营商作为头部央企,在政企渠道上具有天然优势。于是,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三大运营商云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快,其将迎来发展新时代。

并且,作为云计算国家队,运营商“三朵云”在核心技术攻关、云网资源布局、产品能力沉淀等方面不断精进,目前已经具备成熟的自主可控国产化技术和可靠的公有云服务能力。2022年7月底,中国*国资监管云服务正式宣布上线。作为云计算国家队,三大运营商持续发力自主研发,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在云服务行业的市场地位愈加突出。

从过去几年政务云项目的收入贡献来看,将政务云谓之为运营商云的“粮仓”也不为过。可以说,政务云对运营商来说,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也是现阶段运营商云要在云计算行业立稳脚跟的关键。

在阿里云分拆上市的的信息中,我们得知其可能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分拆出去,目前阿里云究竟由哪些人主导?

阿里云是谁的?

阿里巴巴集团财报显示,阿里云智能集团将从阿里巴巴集团完全分拆。

经查,阿里云智能,2018年11月26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云升级而成。不过,奇怪的是,没有查到阿里云智能集团的企业注册信息。

经查阿里巴巴2021财年报告,在阿里巴巴100%(间接持股)的全资子公司中,只看到浙江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

爱企查的数据显示,浙江阿里巴巴云计算公司由阿里软件中国控股有限公司100%持股。

另外有两家云计算公司,分别是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由杭州臻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

爱企查数据显示,杭州臻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杭州臻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杭州臻强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持股50%。

同时,这两个有限合伙公司的背后股东是一样的,都是阿里巴巴的高管。

根据阿里巴巴2022财年报告,经优化后的VIE结构下的股权架构如下:

来源:阿里巴巴财报

也就是说,阿里巴巴是通过阿里软件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间接100%持股浙江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

综合以上,目前在中国内地,阿里巴巴旗下是有三家云计算公司:浙江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浙江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是阿里巴巴100%间接持股的,后面两家都由阿里巴巴的高管通过有限合伙公司持股。

目前还不知道是否会全部纳入分拆上市的主体中。

从之前张勇的表述来看,应该是更倾向于把整个云服务单独成立主体,同时,引入战略投资,申请上市。

我们来看看其他巨头在云服务方面的股权安排。

京东的做法是把京东云剥离给京东数科,将京东数科作为上市主体。

2021年3月31日,京东集团宣布已签订最终协议将京东云和AI业务剥离给京东数科,总价值为157亿元;交易完成后,京东在京东数科的股权增加到约42%,京东数科更名为京东科技。

百度于2012年成立百度云计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由百度(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

腾讯于2010年成立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由深圳市腾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然后,再通过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在各地成立云服务公司,目前包括成都、重庆、无锡、厦门、中山、贵阳、合肥、武汉、廊坊、福州、昆明、广州、江门、上海、广西、长沙、沈阳、珠海、深圳、西安、台州、海南、烟台。

从以上可以看出,各家巨头在云服务方面的股权布局是不太一样的,这与各家在云服务上的定位有直接的关系。

自立门户之后的阿里云将走向何方?

在张勇接手阿里云后,阿里云的大变革就开始了。

3月28日张勇在阿里集团层面提出1+6+n架构调整开始,阿里云追随集团的脚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4月11日的阿里云峰会上,张勇提出了阿里云新一阶段的三大策略:被集成、大模型和普惠算力。

首先,被集成相当于在一定意义上放弃了部分业务的自主权,把蛋糕分给了合作伙伴。但此做法能否给阿里云带来更高的利益,还未尝可知。

其次在大模型方面,阿里云虽然推出了通义千问大模型,但与早发了一个月的文心一言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虽然阿里云在云计算方面是一个不可高攀的存在,但是在AI大模型能力方面,目前还很难说谁的技术实力更强。而对于云厂商来说,大规模投入AI大模型,其实也要承担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最后,普惠算力。对于打响此次价格战*枪的阿里云来说,或有做大业绩谋求上市的意图。不过,短期内降价必然会对阿里云盈利造成一定影响。

另外,云市场增速开始放缓,但是竞争在逐渐激烈,竞争对手的崛起,时刻都在挑战着阿里云紧绷的神经。

根据IDC报告对中国公有云市场份额的调查结果显示,相较2021年下半年的IaaS+PaaS市场,2022年下半年阿里云少拥有了近5%的市场份额,其市占比已经从36.7%下滑至31.9%。2022年,我国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均呈三位数增长,营收和增长最差的联通云增速亦为198%。

国内头部云计算厂商中,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蓄势待发”。这样的情况对于阿里云来说,并不乐观。

另外,对于云厂商来说,在现如今国产化信创浪潮下,“身份”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所在。从上文我们可以得知,阿里云此次分拆上市,将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这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身份问题,对于阿里云来说还是个未知数。

目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已经批准通过向股东分配股息的方式,实现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在分拆之前,计划通过私募融资为云智能集团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作为分拆计划的一部分,云智能集团将寻求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

“引入外部战略投资”或许也是云业务分拆上市的另一个目的。外部战略投资或许可以给阿里云带来新的外部资源,产生协同效应,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市场占有率,提高盈利能力。张勇表示,“云业务分拆上市也是希望能够借此调整股东结构,引入一些战略投资者,为云的下一步发展,包括市场的拓展打下基础。”

分拆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阿里云面向未来二次创业的全新开始。即使选择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阿里云也需要“勇一把”。

国内类似阿里云的云厂商很多,阿里云在此刻选择分拆上市,腾讯云、百度云等几朵云们是否会选择跟进?

未来云计算市场谁能说了算?

从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不仅阿里云遇到了份额与营收双下滑的问题,腾讯云、百度云、京东云所面临的状况和阿里云所差无二。

在分拆上市以及其他一系列资本运作的进程中,阿里大部分率先出手,其他也会做相应的跟进。就拿前段时间的阿里云降价风波来看,4月26日,阿里云率先将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50%后,腾讯云也于5月16日做了跟进,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

由此来看,在多数云厂商市场份额明显下滑的状态下,跟进阿里云的上市进程或许也会在后期出现。

算力作为数字时代的“新石油”,地位不言而喻。云厂商的竞争加剧,在反映中国公有云市场充满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IDC研报指出,2022年下半年,疫情冲击对企业用户在公有云的投入上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企业认可公有云在企业降本增效方面的积极作用,公有云存量业务稳定增长。但另一方面,企业在新增需求的决策和建设周期普遍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有云整体市场的发展。有些互联网公有云用户出现自建云资源池和能力反向输出的趋势,为公有云市场带来更多变数和挑战。

当前国内云计算市场正在从互联网拓展至政务、金融、工业、医疗、交通等传统行业。

目前,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在*梯级已经广泛应用了云计算,并且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云原生能力相结合,提升了企业的业务智能化水平。这些行业已经被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算巨头主导了。

金融、政务、交通等行业位于第二梯级,它们对云计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以政务市场为例,政府部门对云计算提出了与互联网企业不同的要求。政务市场并不需要低延迟或高算力,而是希望云服务提供商能够深入业务中,为他们定制一套系统。

能源、医疗、工业等行业位于第三梯级,其核心系统的云化改造仍有待提升。目前,这些行业的云化改造主要针对非核心系统进行。例如,医疗行业的云化改造主要针对信息和门户系统、档案和医事服务等系统,并通常采用专有云或混合云部署。能源行业的生产环境大多位于边远地区,对分布式云的应用尚不足,因此仍需运用云边协同进行边缘侧云化改造。这些行业对云计算的需求似乎更适合由运营商云来满足。

在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之下,各行各业在云应用、云业务领域会带来更多的机遇。这么一来,可以预见的是云厂商在“云”上竞争今后也大概率要变得格外激烈,云上比拼在今后也肯定要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数据猿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