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造车容易,只是一种错觉

今年至今总共有近10家新势力车企破产倒闭,还有一批正处于苟延残喘的状态。而那些跨界造车的企业,更是早已命悬一线甚至走向终结。
2023-08-18 08:47 · 微信公众号:市值观察  文雨   
   

8月14日晚,百度造车项目集度汽车正式更名“极越品牌”。某种程度上,百度已经从牵头造车的大股东变为技术提供方,李彦宏或已放弃造车。

从一开始,这就注定是一场没有结果的奋战,但当真正来临时还是不免让人唏嘘。不到三年时间,那些曾经信誓旦旦要跨界造车的企业就已没了心气。

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规律不饶人。

01 造车难,难于上青天!

大约在2021年前后,中国突然爆发出一股造车潮,做手机的,干地产的,搞互联网的,纷纷下场,寄希望通过汽车做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企业家们的自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电动化革命直接打破了外资品牌建立的技术壁垒,而且电动车的机械结构相比于燃油车要简单的多,汽车零部件数量从过去的两三万个减少到一万个左右。一言以蔽之,造车门槛降低了。

其次,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是“三电”系统,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和积累,核心技术大多已经成熟。中日韩引领电池产业链,欧美引领的功率半导体产业,以及电驱/电机系统解决方案,新介入者只要有资金,便可在短时间内搭建一个基本的框架。

表面上看造车变的容易了,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一种错觉。

造车的*步是拿到生产资质,这一环就已经把车企折腾的够呛。根据国家规定,电动车生产资质的评估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需要拿到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重批复。但自2017年6月至今,没有任何新的资质申请获得过发改委的批复。

过了资质这一关还有资金这座大山。造车的烧钱力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百亿资金扔进去根本掀不起什么浪花,恒大前后在造车上投入近500亿,到最后还是一无所获。蔚来、理想、小鹏背后分别站着腾讯、美团和阿里,三家公司加起来总共在二级市场拿了几千亿,也不过勉强撑到现在。

有了钱市场也不一定买单,而汽车又是一个规模效应极强的产业。如果量起不来,最终还是会被耗死。

此前燃油车的盈亏平衡点大约是200万辆,电动车的这一要求已经大大降低了。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曾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称,当公司销量达到50万辆时,预计可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净利率转正。

从特斯拉的发展历程来看,50万辆这个数据基本靠谱,其自2019Q3之后越过产能瓶颈,2020年年度销量达到近50万辆,公司自此站在盈亏平衡线之上。

除了比亚迪,50万辆的年销售量对于目前国内的新能源车企基本是天文数字,理想今年在新势力中卖的*,上半年也不过才交付了13.9万辆。

2021年初,当产业界群体性跨界造车时,李书福在吉利内部发表了一篇万文演讲:

“当今世界电动汽车行业群雄逐鹿,在资本狂欢劲舞的推动下,大家的小日子都过得不错。但是,我认为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规模,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仅仅两年,一语成谶。

02 一将功成万骨枯

2023年,持续13年之久的新能源购置补贴政策终止。与此同时,特斯拉在业内发动价格战,国内同行只能被迫跟进。

两头挤压,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今总共有近10家新势力车企破产倒闭,还有一批正处于苟延残喘的状态。而那些跨界造车的企业,更是早已命悬一线甚至走向终结。

8月14日晚间,恒大汽车发布公告,获得由阿联酋国家主权基金持股的美股上市公司纽顿集团(NWTN)首笔5亿美元战略投资(约合人民币36.3亿元),许家印的造车火炬已经传递给了中东土豪。

“彩电大王”黄宏生曾励志要干到全球汽车10强,并且让创维汽车的市值跨上3000亿,去年他定下2023年要实现4万辆的目标。然而,根据创维汽车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总销量只有9927辆,连既定目标的一半都没有完成。

据接近小米的人士称,雷军在参观完上海车展后对自家造车前景感到有些沮丧;而在更早之前,周鸿祎已经放弃增资哪吒汽车;加上这一次百度转身技术提供方,互联网造车的声浪也已渐渐退却。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曾提出一个观点:系统的反脆弱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取得的,部分个体消亡了,但整体变的更强了。

这一观点在商业领域尤其适用,各行各业的人进入汽车领域,一方面带来了更多新颖的经营理念,承担了一定的试错成本;另一方面也造就了更紧张的竞争局面,在这种极度内卷环境中杀出来的企业往往具备极强的战斗力。

一批新能源车企退场的同时,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另一批企业正在高速向上,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今年前7个月,我国出口汽车277.8万辆,同比增加74.1%,价值3837.3亿元,增长118.5%,半年度出口超越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汽车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如何评价这一轮风风火火的造车浪潮呢?

不禁让人想起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很早之前的一段演讲:

光伏在中国的异军突起,讲述了一个草根产业在中国崛起的生动故事。我们应该记住所有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他们正是在本世纪初以企业家的眼光创立了光伏生产企业,带来了先进的光伏技术,带动了中国光伏电池的工业化生产。当然,他们在后来的经营中遇到了问题,但我们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应承认他们的历史功绩。

新能源车也是一样,今日中国之辉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个体的对与错、是与非、成与败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曾经拿出真金白银,赌上身家性命,付出精力与热情,去成就那个九死一生的梦想。

我们应该鼓励这样的精神,不是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市值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