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维维股份的里子与面子

维维豆奶相关的C端业务,算是维维股份的面子;公司旗下的粮食业务,则是里子。里子是公司处于转型期的定海神针,面子则是面向未来的增长和盈利重点。
2023-08-29 09:33 · 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  陈晓京   
   

转了一圈,维维股份发现,只有豆奶才是自己的最终归宿。

上世纪90年代,横空出世的维维豆奶,在那个野蛮生长的消费市场中崛起,“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广告语深入人心。

不过,“豆奶*股”上市后,却将重点放到了多元化上,先后尝试乳业、煤矿、白酒、地产、医药等业务,最终选择在白酒江湖浅历十余年,没成想,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近几年,浪子终回头,维维股份剥离亏损资产,回归豆奶主业,在传统豆奶粉业务的基础上,布局代表了未来趋势的即饮豆奶业务;公司控制权变更,成为一家国资控股上市公司,新股东注入粮食业务。

靠着粮食业务定海神针般的【稳】,维维股份将豆奶业务视为【进】。这种辅助关系,已经在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中有所体现。

里子与面子的结合,便是这个国民消费品牌的复兴阳谋。

01 豆奶*股

对于很多80后来说,维维豆奶与南方黑芝麻糊、小霸王红白机、随身听与卡带一起,成为他们的儿时回忆。

在那个常温奶尚且没有普及的年代,冲泡的维维豆奶,就是最常见的营养补充品。

更有甚者,维维豆奶的铁粉们摸索出了干吃这一隐藏用法,让现在习惯了瓶装饮料的00后门听得目瞪口呆。

上世纪90年代初,徐州铜山碾米厂厂长出身的崔桂亮,成立徐州豆奶粉厂,推出维维品牌,一手开创豆奶粉品类。

为了打响知名度,崔桂亮带着企业全部家底10万元,赞助热门电视剧《渴望》在徐州电视台的播映,维维豆奶声名鹊起。

尝到甜头的维维豆奶,再接再厉,在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卫视的黄金时段打广告,“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让这款外观类似奶粉的小包装冲泡型豆奶粉风靡市场。

维维豆奶走出徐州,遍布全国,高峰期公司豆奶粉市场份额高达70%。

几年时间,维维股份(600300.SH)便成为细分市场*,2000年以“豆奶*股”的身份登陆上交所主板。当年,公司营业收入9.28亿元,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妥妥的消费龙头、食品白马。

那一年,刚刚开始全国化的伊利股份(600887.SH),营业收入15.05亿元、净利润9847.70万元;蒙牛乳业(02319.HK)前一年才成立;如今的“豆奶大王”维他奶(00345.HK),刚刚在内地市场站稳脚跟。

命运的齿轮,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转动了。

02 极力多元化

彼时,中国消费市场尚不够发达,维维股份陷入增长瓶颈,还要面对常温奶等替代产品的降维打击。

面对内忧外患的潜在威胁,维维股份选择了多元化,涉及乳业、煤矿、白酒、地产、医药等领域。很多传统消费品牌通过这一路径,确实有少数建立了第二曲线。

但是,维维股份,着实缺少了一些运气。搞乳业遇到三聚氰胺、搞煤矿遭遇煤价暴跌、投资酒业遭遇“八项规定”……

其中,公司在白酒行业高开低走,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十几年。

2006年,维维股份收购江苏双沟酒业38%的股份,两年之后增持至40.6%。双沟酒业不仅连年给公司贡献不菲的投资收益,还在2009年被洋河股份收购后,让上市公司一把赚了两个多亿。

投资白酒尝到甜头之后,维维股份马不停蹄,2009年斥资3.48亿元控股湖北枝江酒业,2013年再度出资2.4亿元收购20%股份。2012年,公司出资3.57亿元,收购贵州醇酒厂。

在白酒资本运作尚且不那么频繁的年代,维维股份成为最早的白酒影子股之一,跻身A股白酒板块。

不过,形势比人强。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塑化剂事件等引发白酒行业震荡;2013年,枝江酒业被曝以食用酒精勾兑冒充纯粮酿造酒,再加上管理层变动,导致业绩每况愈下。

2012年*期,枝江酒业营业收入15.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8亿元,之后迎来连年下降,从2017年开始陷入亏损,到2019年净亏损接近9000万元——即便2016年之后白酒行业迎来数年的恢复期,维维股份旗下的白酒业务也未能搭上顺风车。

枝江酒业至少曾经辉煌,贵州醇则是连续多年亏损,一直拖累着维维股份的业绩。

十几年的时间,维维股份旗下白酒业务规模从接近20亿滑落至不足5亿元,毛利率常年维持在40%上下,瞬间成为当时的“最惨白酒股”。

03 全面调整

就在维维豆奶原地踏步的这些年,伊利、蒙牛已经成长为世界级乳企。尽管公司豆奶粉业务规模和盈利相对稳定,可白酒的亏损,还是让维维股份深陷业绩泥潭。

2017年-2019年,公司连续3年扣非净利润亏损。为了维持业绩,消除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公司连续多年出售旗下资产,枝江酒业持有的湖北银行股份,贵州醇酒厂的土地,都被拉出来填坑。

当时的维维股份不仅决策失误影响公司发展,控股股东维维集团还长期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数十亿元,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为“ST维维”。

2015年,维维股份提出聚焦主业的战略,屡次重申“大农业、大粮食和大食品”方针。之后,公司痛定思痛,开启全方位的调整。

一方面,剥离白酒资产,2018年转让贵州醇,2020年出售枝江酒业股权,基本告别白酒业务。

最终的接盘者,综艺集团昝圣达,联合洋河前高管朱伟,收拢一大批白酒品牌,想复制洋河的成功路径,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另一方面,控股股东维维集团,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给徐州国资旗下的新盛集团,维维股份变身为国资企业。

国资向维维股份注入粮食业务,形成双主业的业务格局,并为上市公司描绘出一副宏伟蓝图:力争5年左右实现粮食和食品饮料产业双双过百亿规模,在徐州打造千亿粮油食品产业集群。

04 维维复兴

很多人发现,沉寂多年的维维豆奶,近年,又活跃了起来。超市货架上,老产品维维豆奶之外,减糖豆奶粉、高蛋白纯豆浆粉、燕麦片、藕粉等冲泡产品逐渐收复失地,即饮产品坚果豆奶、大红枣豆奶、燕麦奶、低糖豆奶等,也开始崭露头角。

短视频平台上,维维豆奶拍短视频、上直播带货,借助国货复兴、情怀消费,也收获了一波关注,让90后、00后也开始重新认识这个国民品牌。

毕竟,在植物蛋白市场的热潮下,维维豆奶这个金字招牌,价值仍在。

维维股份比较早地发现了即饮豆奶的市场机遇,2015年便推出瓶装豆奶产品。只是,当时的维维股份,忙于解决自身困境,市场投入有限,才让豆本豆、植选、诚实豆等抢占了市场主导权。

近年,逐步脱困的维维股份,展现出了做大豆奶业务的决心。

产品上,不仅接连根据市场热点推出冲泡和即饮新品,为了解决冲泡易结块这个老痛点,还推出了搅拌杯,随豆奶粉附赠;品牌上,加大投放力度,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提升了16.40%;渠道上,重点布局电商渠道。

即便如此,因传统业务掉队较远,短期发力,仍然没能跟上节奏。上半年,公司固体饮料类产品收入只增长了6.80%,蛋白饮料类产品收入下降了12.64%。

这才需要大股东注入的粮食业务。虽然粮食初加工业务看起来缺乏想象力,去年毛利率不足3%,但有与益海嘉里、中粮等大客户的合作关系,收入和利润相对稳定。

得益于此,今年上半年,在豆奶业务表现不算优秀的情况下,公司还是实现了整体业绩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78%至0.62亿元,扣非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近六成。

维维豆奶相关的C端业务,算是维维股份的面子;公司旗下的粮食业务,则是里子。里子是公司处于转型期的定海神针,面子则是面向未来的增长和盈利重点。

这便是维维股份的复兴阳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国民品牌誓要追回失去的20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斑马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