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23年,泼天富贵的赛道

硬科技仍然是2023年的市场底色。无论是严肃医学还是消费医疗,要获得资本的青睐,选对赛道仅是一部分原因,最关键的还是过硬的技术和专业能力。
2024-01-05 11:14 · 动脉橙果局  施懿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VC们说得最多恐怕也是:“2023年不知道怎么投。”但挑战总与机遇并存,无论市场如何琢磨不透,仍有VC豪掷千金,抢先登陆。

橙果局整理了2023年早期融资金额最高TOP50,发现大额融资主要集中在创新药物、合成生物学、营养保健方向,另外医美、脑科学以及互联网健康也在暗自发力。

from clipboard

▲ 2023年医疗领域早期融资金额前50(数据来源:动脉橙)

2023年创新药,特别是肿瘤治疗,依旧是VC们关注最多的方向。在TOP50中有6起有关肿瘤创新药的融资,融资总额近7亿人民币。而合成生物学后劲十足,在TOP50中有4家企业是以合成生物学为底层技术,其中3家企业都获得上亿元融资。

除“传统”方向以外,营养保健赛道可谓是2023年的行业“新贵”。在TOP50中,有5家企业来自营养赛道,其中4家企业融资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而在2022年甚至以前,营养保健赛道鲜少有在早期集中性拿下大额融资的情况。

另外脑科学、医美、互联网健康等新兴领域也正在逐渐起势,均在2023年完成了1-2起超亿元早期融资。

在被“遇冷”、“紧缩”字眼包围的2023年,这些赛道又是如何“卷”出泼天富贵?

#01

药物研发“卷”多元化

毫无疑问,药物研发依旧是VC们的热门选项。在50家企业获得高额早期融资的企业中,就有16家是从事药物研发相关的企业。同时,在美元基金普遍收紧的情况下,仍有4家药物研发企业获得了大笔美元融资——这也是其他领域少有的。

但其实不难理解。创新药作为传统“硬科技”一直势头强劲。而近年来随着多重鼓励政策出台,以及创新药孵化、转化的逐步完善。我国创新药企的成长环境和土壤都已进入到了成熟阶段,进而在2023年呈现处了爆发之势。

回到企业本身,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药企的方向依然集中在肿瘤疾病,但新兴技术类型却在不断丰富,“多元”似乎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关键词。

首先,“多元”在于类型。除了传统小分子药物以外,还有企业在进行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抗体偶联药物以及细胞、基因治疗的尝试。而所有创新药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找到为被揭示过的全新路径。

不仅如此,还有“服务”药企的药企。在2023年6月获得1亿人民币PreA轮融资的康抗生物,就是一家开发免疫激动剂和多特异性抗体的创新型前药分子的企业。虽然同为创新药企业,但它的目标受众并非临床病人,而是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其企业的宗旨就是通过研发创新前药分子,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疗效,以满足临床需求。

▲ 康抗生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创新药(图源:康抗生物官网)

其次,“多元”在于技术。纵使是核酸药这样的“主流选项”,也有企业在尝试对其进行全新诠释。以2023年10月获得1亿人民币PreA轮融资的凌泰氪为例。从表面看,凌泰氪就是一家关注肿瘤治疗的核酸药物研发公司,但向下深挖可以发现,它将“赌注”下在了lncRNA方向。

凌泰氪以lncRNA介导的靶向嵌合体技术(lncTAC®),并且与UNAST®构成一个独特的技术平台。而这一技术平台可以针对一系列传统不可成药靶点进行创新性核酸药物的开发,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壁垒。

最后,“多元”在于治疗领域。虽然肿瘤治疗呈现处集中的势态,但也有企业在尝试“破圈”。如星曜坤泽生物制药将目光聚焦在了肝病领域,凯思凯迪则更关注代谢性疾病和炎症。

#02

营养保健“卷”新技术

在2023年,营养保健赛道的表现无疑是令人意外的。虽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资本对于营养的重视程度在缓慢提升,但像2023年这样在营养赛道集中出现大额早期融资的情况,还是颇为罕见。

从企业类型来看,获得大额融资的营养保健赛道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保健食品、肠道微生物制剂通过基因技术设计的营养产品。

作为产品严重同质化、行业门槛较低的一个赛道,“卷技术”成为了企业突围的关键。

如获得了2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的太积堂,是由山东生命科技研究院转化而来,其技术壁垒则是由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药酶工程技术。此外,专注于提供肠道微生物领域解决方案的苏州一兮生物,则是利用合成生物学为底层技术,基于自主研发的肠道微生物基因修饰平台,建立了数据、菌株、药物的“EVIDENCE-BASE”研发路径,现已与多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

▲ 苏州一兮生物(图源:苏州一兮生物官网)

另外,将基因技术运用至营养赛道也是一次具有创新性的尝试。再造再生健康则是通过基因技术,自主研发出了IGF-1(促生长因子),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除了技术创新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出,部分营养保健企业正在尝试从“二线”走近“一线”。

在三类企业中,关注肠道微生物制剂的企业占比最多,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通过菌群研究为包括代谢性疾病、抗肿瘤、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疾病在内的临床疾病提供解决方案。

而肠道菌群研究主要依托于“肠脑轴”的概念。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疾病都存在关联,也为营养保健赛道带来新风口。

#03

消费医疗“卷”变美

总体来看,2023年的TOP50企业类型更为丰富,越来越多的消费医疗企业在早期获得高额融资,这或许也是市场释放出的新讯号。

这里所谓的消费医疗,无关于技术类型与难度,而是指满足高层次需求的医疗,如医美、互联网健康等。从TOP50中,我们可以看出2023年消费医疗的诉求主要集中在“变美”之上。

医美仍然是消费医疗中占比较大的细分赛道。如获得了近亿元PreA轮融资的美央创新科技,就是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搭建起了一个医美抗衰人工智能平台,为医美临床医生提供方案指导。

医美赛道还演化出了专注男性美容的细分赛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护肤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男士护肤品市场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为16.26%。对此,VC们也在迅速布局,如专注于男性护肤的高智生物,就拿下了500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除了医美以外,互联网健康也与“美”联系紧密。随着人们对肥胖严重性的意识程度逐步加深,减重赛道备受关注。年轻人作为主要目标受众,但又受限于生活习惯、时间冲突等元素,这便促使了互联网健康涉足减重赛道。也得益于此,提供数字化健身服务的乐途科技也拿下了一笔不菲的早期融资。

#04

总结

回顾2023年,药物研发依旧是最“卷”的赛道,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营养保健与消费医疗的风口已经来临。

总的来说,硬科技仍然是2023年的市场底色。无论是严肃医学还是消费医疗,要获得资本的青睐,选对赛道仅是一部分原因,最关键的还是过硬的技术和专业能力。

如果说2023年的关键词是“不确定”,那2024年一定会有所改变。融资寒冬虽不会在一夜消失,但总有迷雾散开的一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橙果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