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星链”千帆星座启航 恒友汇携伙伴共赴商业航天“星”辰大海

2024-08-13 15:15 · 互联网     

8月6日14时42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伴随着橘色火焰和白色浓烟,首批“千帆星座”(又称G60“星链”计划)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并顺利入轨,这标志着中国版“星链”项目正式启航,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组网工作的持续深入,未来中国在全球卫星通信领域的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进而能够提供更广泛、更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众所周知,因为在军事和民事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卫星互联网近年来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焦点。正如中国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制衡GPS一样,面对美国“星链”等项目的推进,中国也在积极构建自主的卫星互联网星座,以应对国际竞争的新格局。

为此,恒友汇曾在其发布的《2024上半年宏观经济展望及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中指出,商用航天等一系列具备显著军民融合特征的产业,正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和投资前景。这些领域发展的确定性较高,因此被视为适合长期投资的优质赛道。

挑战“星链”  中国航天经济爆发

卫星互联网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用于构建全球范围内的全天候、全天时移动网络覆盖,从而减少在人口稀少和偏远地区建立地面基站的成本。低轨卫星通信以其低传输时延、低信号损耗和高系统容量的优势,成为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太空轨道资源是有限且排他性的,因此发展商业航天事业必须与时间竞争。

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卫星频率及轨道资源的优先使用权遵循申报顺序原则,即采取“先申报、先使用”的策略。当前,地球低轨卫星的容量限制大致为6万颗,但各国已提交的申报数量已超过7万颗。鉴于SpaceX的“星链”计划在2027年之前将4.2万颗卫星部署至低地球轨道。中国商业航天更需要加速推进,力求在这一领域实现追赶与突破。

为此,中国在2020年向ITU提交星座频谱申请,计划发射约1.3万颗低轨卫星,代号GW。2021年,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第 二年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计划“星网工程”正式立项,并计划2024年下半年进入正式发射阶段。而由上海市政府主导的“千帆星座”在8月6日首批组网卫星顺利发射后,后续计划发射1.4万颗低轨卫星。此外,坤元资产FOF生态伙伴长光卫星也正加速组网建设“吉林一号”卫星星座。今年5月24日,上海蓝箭航天旗下鸿擎科技提交了一份“提前公布资料”(API)文件。其中提到了一项名为“HONGHU-3”(中文为“鸿鹄三号”)的卫星星座组网计划,将在160个轨道平面上共发射10000颗卫星。

由此可见,“千帆星座”组网卫星的成功发射,仅仅是拉开了中国版“星链”的序幕。业内专家指出,2024年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领域迈入批量组网发射的里程碑,预示着我国卫星互联网行业即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契机,有望实现里程碑式的飞跃。随着产业链的全方位贯通,整个商业航天产业预期将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纪元,相关企业的业绩表现也将逐步彰显其广阔的市场潜力。

中信建投数据显示,全球已申报ITU的低轨卫星若全部按计划部署完成,中美两国合计将占有总规模的85%。作为恒友汇的合作伙伴,坤元资产负责人对此表示,未来5年,我国低轨卫星的发射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单纯依靠“国家队”显然已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鼓励和支持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加入,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近年来创新资本纷纷将目光投向商业航天领域的原因所在。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度,我国商业运载火箭的发射频次与成功率均实现显著提升,全年共完成13次发射任务,相较2022年的5次发射,同比增长率高达160%。此外,2024年4月发布的《2023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极为活跃,全年累计超过80起,所筹资金突破200亿元大关。这些数据也有力地支持了恒友汇宏观经济研究室对于商业航天领域的前瞻预判。

对标SpaceX  迎接万亿市场机遇

虽然我国商业航天起步晚于美国,面对的挑战重重,但我国发展商业航天依然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具备制造产业链成本优势;我国还重视理工科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精尖科研人员,具备人才优势;同时,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商业航天发展,政策优势凸显。

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商业航天。在国家政策鼓励以及资本的助力下,一大批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迅速涌现。包括星河动力、星际荣耀、东方空间、长光卫星、凌空天行与蓝箭航天等多家坤元资产FOF生态圈合作伙伴迅速成长壮大,在商业航天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先发优势。

在发展路径上,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商业航天与SpaceX具有相似性。首先,聚焦于研发与生产一次性小型火箭。随后,进入研发与制造部分可重复使用的中大型火箭阶段,类似于SpaceX的“猎鹰9号”。这一阶段,重复可回收特性,对于降低发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推动“星链”实现商业化关键。最后,研发与制造可全部重复使用的大型运载火箭系统。

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已经跨过了第 一步,正在迈向第 二步,即研发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2023年11月,星际荣耀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开展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的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代表着中国商业航天拿到了可回收火箭的入场券。此外,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计划明年首飞,其定位为大型可重复使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一子级设计复用次数不少于20次,将进一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坤元资产与蓝箭航天工作人员在发射现场祝贺“朱雀二号”发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航天正成为我国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是再次提及,发展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相关机构预测,商业航天正从导入期转向成长期,政策支持有望推动其快速发展。参考SpaceX估值210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级。

星空浩瀚,千帆竞渡。为了帮助投资者紧跟市场节奏,抓住时代机遇,恒友汇宏观经济研究室将于8月中旬正式发布《202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及资产配置策略指引》,深入分析并全面展示包括商业航天领域在内的最新投资趋势,携手坤元资产等合作伙伴以及广大投资者共同见证并分享资本市场的发展硕果,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及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