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重返中国大陆市场至今,可口可乐中国已经为中国消费者提供20多个品牌,约100多种饮料,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多元饮用需求。公司旗下品牌包括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美汁源、COSTA咖世家、阳光、淳茶舍、纯悦等。
可口可乐目前在中国投资金额累计超过130亿美元,建有46家工厂,员工超过49000人。
1、初入中国市场:从试探到成功的上海冒险(1927年-1949年)
1927年,可口可乐首次进入中国,选择了当时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彼时的上海滩,东西文化交融,可口可乐这种带有“洋气”的饮品吸引了部分好奇的消费者。然而,由于中国消费者对于这种带有异域风情的“黑色汽水”十分陌生,销量极为惨淡。据统计,*年在中国大陆只售出400瓶。这款饮品甚至被戏称为“蝌蚪啃蜡”,一种暗指其味道和外观奇特的嘲弄。在1930年代,可口可乐出口公司发起了中文译名征集活动,最终选用了旅英学者蒋彝所创作的译名“可口可乐”。
面对中国市场的冷遇,可口可乐并未放弃,而是迅速调整了策略。通过雇用当时中国著名影星阮玲玉为代言人,进一步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凭借明星效应与高端社交场合的推介,1930年代的可口可乐逐渐进入了中国上流社会的派对和宴会。到1948年,仅上海一地的年销量便突破了100万瓶。
然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可口可乐不得不撤离中国大陆。它在中国的装瓶厂被国有化,转而生产本土品牌的汽水,如山海关、北冰洋等。
2、重返中国:从封锁到重新敲开国门(1978年)
经过将近30年的沉寂,可口可乐在1978年终于等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契机。1978年12月13日,在中&美宣布建交的两天前,可口可乐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中粮)达成协议,成为*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协议的达成并非一帆风顺,可口可乐背后经过了长达三年的谈判与周旋。
最早的接触始于1976年。当时,中&美关系尚未完全恢复,双方仅在华盛顿和北京互设联络处。可口可乐的高层早已意识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并希望抢在其他竞争者之前进入中国。于是,可口可乐公司总裁马丁频繁与中国联络处官员接触,主动赠送可乐样品,并邀请中国代表参观其美国总部,展示可口可乐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1978年,在中粮总经理张建华的推动下,双方终于在北京饭店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时间几乎与中&美建交谈判同时进行,显示了可口可乐对于中&美关系走向的精准判断。根据协议,可口可乐将向中国提供生产设备,在北京设立专厂,生产的可口可乐最初仅限供应外国游客和高级酒店,赚取外汇。
三天后,中国正式宣布改革开放政策。可口可乐迅速成为了*家返回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这一事件不仅象征着中&美经济交流的重新开始,也预示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未来。
3、文化冲突与市场挑战:从质疑到接受(1980年-1990年)
尽管可口可乐成功进入中国,但其在中国的早期推广并非一帆风顺。中国社会对这一西方品牌的态度复杂,甚至在某些方面带有抵触情绪。1981年,北京丰台区五里店的一个烤鸭厂成了可口可乐的*生产基地,这个原本属于国营企业的工厂为可口可乐的到来腾出了生产线。1981年4月,可口可乐在中国生产的*瓶饮料正式下线,但只能供应给高档酒店和外籍游客。
为了打开更大的国内市场,可口可乐开展了多次促销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却引发了不少争议。1982年,可口可乐在北京的促销活动因其赠送气球、筷子等礼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排队购买,但也同时招致了媒体的批评。北京日报发表的文章《可口未必可乐》指出,可口可乐代表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消费文化,认为其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对本土饮料行业造成冲击。随后的政府批示甚至短暂禁止了可口可乐的内销。
彼时,可口可乐的中国市场推广面临极大挑战。幸运的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拍板同意可口可乐继续内销,这才避免了其在中国的早期失败。
4、扩张与本土化创新:扩展中国市场(1990年-2020年)
进入1990年代后,伴随着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和消费者接受度的提升,可口可乐开始实施一系列的扩张战略。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了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宣传的一个重要节点。作为奥运会的主赞助商之一,可口可乐不仅通过奥运会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还通过与中国消费者建立了更深的情感连接。那一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也持续攀升。
此外,可口可乐积极调整其产品线,推出了本地化产品。可口可乐于2019年在中国推出了植白说,这是一个面向时尚休闲社交场景的植物基品牌。
5、未来展望:本土化与全球战略的结合
如今,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其巨大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上,更体现在其深度本土化和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通过不断推出适合本地市场的产品,并在广告、包装设计等方面融入中国元素,可口可乐成功打破了文化隔阂,成为了中国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抗拒到今天的全民接受,可口可乐的成功是其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深耕本土化策略的结果。如今,它在中国拥有45家装瓶厂,超过45,000名员工,其中99%的员工为本地人。
6、结语:肥宅快乐水的中国逆袭之路
从被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到成为中国消费者家喻户晓的饮品,可口可乐在中国的40年经历了文化冲突、市场挑战和政策波动。然而,凭借其灵活的商业策略和持之以恒的市场推广,可口可乐不仅成功扎根中国,还推动了中&美经济文化交流的进程。在中国这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可口可乐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FBIF食品饮料创新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