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成立至今已经十五年,这也正是中国创投发展的十五年。从2000年的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时代风生水起,中国创投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五个年头。2015年12月1至12月4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投资界年会周在北京召开。众多大佬齐聚一堂,共论十五年投资界“变局”。
在2015年股权投资论坛“影响力对话三:PE投资—价值投资坚守者”环节中,邀请到的嘉宾有:
刘海峰 KKR全球合伙人、亚洲私募投资联席主管兼大中华区总裁
潘 颖 光大控股房地产投资及基金募集负责人、光大安石首席执行官
以下为现场嘉宾对话精选:
高瓴资本洪婧:投资变化的超长期价值投资者
高瓴资本今年正好是成立10周年,我们把自己叫做投资变化的超长期价值投资者,管理资产200亿美金,做PE、VC和二级市场的投资,在中国现在创新驱动的大环境下面,我们也很荣幸能够有机会投到非常多的引领着各个行业的创新,创造巨大价值的这些企业,包括早年的腾讯、百度、京东,蘑菇街和美丽说,在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互联网方式去改变更多更传统的行业,所以很期待能够用我们的资本,推动变化,推动更多的价值创造。
深度解析高瓴投资逻辑
高瓴是长期变化的超长期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这个理念是在股票投资过程中,一个理论是说任何一个股票,任何一个公司有自己的一个内在价值,二级市场经常会偏离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只要一个长的时间市场价值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总有一个低买高卖的机会。
巴菲特在这个价值投资的基础上,增加了不仅仅是找最便宜的股票,当时在那个时点上市场价值偏离了内在价值,而是要真正要回归高质量的企业,用非常长期的时间来持有,来帮他成长,帮他进行进一步的价值创造。
超长期是什么概念?我的PE同事们经常讨论,我们需要有25%的年化回报,这个回报算大数,应该是三年两倍,五年三倍,我们能不能每年涨25%?涨30年就是273倍,什么样的公司能涨30年?这是高瓴一直要求自己花大量的时间,真正用研究驱动的方式,去研究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业务模式,什么样的领导人,有可能带领一个公司,带领一个企业持续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创造价值。
如果他们能这样持续创造价值,有这样复利的成长,作为一个投资人,其实在这样一个长期价值创造过程中,不仅配置资源,配置资金,我们也配置价值,配置我们对于这个行业的理解,配置人才。如果有好的公司一直能创造价值,我们为什么要退出呢?复利的成长,既我们寻找一个企业的标准,也是我们要求不断给企业创造价值。个别一些关系,个别具体的项目,大家都能赚到钱,怎么把我们对于行业的积累,我们对于大的业务模式的理解,我们对于人的判断,对企业增加价值的,这是复利。
还有定语是投资变化,这里我们跟巴菲特非常不一样,也可能我们更年轻,我们受益于中国真正30年超常规的发展,我们是受益于变化,只有变化才能够真正带来大的突破。其实我们很多的投资,这些变化驱动在哪,最主要的一个变化来源,其实还是技术的驱动。
产品跟服务提供商,可以跟消费者产品实时实地的连接以后,有大量的模式创新出来,我们叫新的下半场是深度产业融合,这个产业融合就是各个行业里面会怎么样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的技术,把整个的价值链解构和再重构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有可能利用我们对资金,对行业的理解,和对人才的支持,能够帮助很多行业实现进一步的价值创造,所以这个主语跟定语是分不开的一个组合。
前面几位大佬谈到了价值创造不仅仅是表面上内在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套利,我想分享一下在这两层价值创造之上的理解。
第一,很多价值创造的短期和长期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就是很多企业都会短期创造价值,更多是因为大家都看到了需求方的增长,但只有很少数的企业能够长期创造价值,是因为一定有一些在供给方结构性的优势,所以我们花很多时间什么样的企业有长期创造价值。
第二,我们利用技术的变革,消费者的变化,这种大的变化趋势,能够在关键的时间,关键的时点,帮助有结构性优势的企业抓住这些变化。举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投资蓝月亮。蓝月亮我们碰到他的时候,还是以洗衣液为主的公司,想去香港上市,内在的价值和市场价值差别不大。我们基于对全球消费品的理解,认为中国到了一个要由洗衣液全面替代洗衣粉的时代。中国人均GDP5、6千,上海和北京已经1.5万元了,跨国公司在产品、渠道和营销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投日化企业怎么跟大公司去竞争呢,两个产品要去辛辛那提去汇报,比如说营销上的优势,那个时候提高了交易成本,大公司有优势,能够很好地触达消费者,我们成功把一个赚钱的洗手液投成了不赚钱洗衣液的公司,现在价格是比竞争对手要高20、30%,加上互联网变革可以创造非常伟大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是我们长期持有,不愿意退出的公司。
本土基金国际化的经验:未来一定是全球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高瓴一直把跨地区,跨阶段,跨行业的研究作为我们做投资的一个最基础的工作,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我们很幸运,是站在了一个时光隧道的空间。美国30年前,日本20年前,台湾10年前发生的事情,在中国都要发生,15年后都会在东南亚发生,我们去越南的百盛百货,最上面一层是保龄球和电玩城,跟我们十几年前是一样的,然后看到一层一层的消费升级。
好的东西、成熟的东西引进来,我们好的东西再拓展到更新兴的国家去,我们把梅奥集团,全球最先进的医疗管理公司,把我们好的东西引到东南亚去。中国有很多创新企业其实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面,我们有很大的机会,是把他们好的创新带到国际上去。印尼的微信是我们投资的,投资了印尼最大的媒体公司,未来一定是一个全球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对于行业的理解,对于业务模式的理解,而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理解和推广,我觉得都会创造非常多的价值创造的机会。
高质量的投资可规避资本市场风险
经济有周期,资本市场会波动,消费者行为会变化,我们觉得真正能够长期避免风险的,就是要投高质量,高质量有很多种理解,最主要我们认为是供给端的结构性优势,长期来看能够帮助一个企业穿越刚才谈到市场周期和经济的波动,如果企业能够有创新的动力,不断继续去创新,那么在更长的时间看来,就是值得持有的,长期创造价值的机会。
提问:我是投资界记者,这个问题提给高瓴洪婧总,我有梳理高瓴今年,以及之前投资案例,我发现几乎80%都是集中在O2O的领域,包括有电商的概念,比如说(爱先蜂),还有滴滴,这一波O2O只持续了不到一年的风潮,在VC和天使行业基本上抛弃这个概念了,这些公司有哪些特质走到了PE面前?
洪婧: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对于创新,包括创新周期的理解。包括我们投京东的时候,也是B2C电商开始冷下来的时候,我们对创新周期是到了一个智能手机的渗透,已经开始放缓,上半年智能手机是下降的情况下,我认为这是量子级的重构,如果分到最小不可细分的电话,这个物理是可以量子化的。智能手机接触到每个单个消费者,触发到大众,到细众,单个的机会,智能手机提供了每一个二手房的经纪,每个便利店的老板,可以切成量子级的细分,然后再进行重新重构的过程。我们觉得在这个重构过程中仍然有非常多令人兴奋的公司产生出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Fisher,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512/201512043910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