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阿里巴巴创业帮:借助阿里力量同时防备阿里

拜阿里所赐,他们的行事作风、知识体系都很相同:务实、专注,宁可在杭州闷头苦干,也不爱往外跑;平时交际的还是那些阿里的老同事,即使这几年“社会上的人认识多了些”。
2012-04-10 14:51 · 创业邦     
   

  阿里的基因

  白鸦曾经分析阿里帮,他发现这些创业者都有一个共性,都比较喜欢做“平台”,就是那种里面有买卖关系的生意。这也许是阿里帮创业的一个基因。

  事实上,这个群体的基因还远不止于此。阿里帮身上的阿里烙印,几乎挥之不去。“我不知道现在的淘宝怎样,反正现在的蘑菇街很像早期的淘宝。”李研珠说。

  “年轻,喜欢群居,一起吃一起玩儿,这些能算么?我一时半会儿说不上来。有时会因为一些事儿而体现出来。有一个新闻,一个孩子从楼上掉下来,阿里巴巴的员工接住孩子,结果手断了,其实我们会觉得,这就是阿里人会做的事儿。”李研珠说。

  这几位创业者在进入阿里时年龄都不大,其中*的也超不过27岁,“我刚到阿里时22岁,阿里对我影响很大,*次创业的时候,我基本上把阿里的价值观全部照搬过来,那时候我所有东西都是阿里的,但是2010年我再出来以后,觉得可能有多半或者说一半左右是阿里带给我的,还有一半是这四五年我自己积累的价值观。”李治国说。

  口碑网被阿里收购后,由于阿里收购雅虎,又被并入雅虎,几番折腾下来,内部形成了三派做事风格:淘宝人非常自信,觉得口碑网一定能成功;老口碑人并没那么自信,但只要激情被点燃,就会勇往直前;雅虎人是大公司范儿,做事正规,要走硬性流程。经常是淘宝的人往前冲,老口碑人抱着有些怀疑的态度,一旦发现胜利的曙光,立刻拼在最前面。

  李治国并不是这个圈中年纪*的,却是创业经历相对波折的一个。口碑网经历了两次整合,曾经被马云寄予厚望,如今被一些朋友说成“命运不好”。

  “几次合并,折腾得伤筋动骨,做本地搜索,结果两年没有维护过客户关系,这时大众点评就扎扎实实地做起来了。”李研珠是整合后第二个被调到口碑网的员工,直到现在,他和李治国都为口碑网的“支付宝落地结账”感到骄傲,用这张卡可以在商户直接刷支付宝,现在他们仍然忍不住拿出来秀一下。

  去年,李治国投资了刘平阳创办的又拍网,后者曾经把网站卖给博客中国,后来又买了回来,这点很打动李治国。“我挺羡慕平阳的,这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但我现在想买口碑网,估计已经没机会了。我其实挺想把那个事情做完的。”他最近看斯皮尔伯格的《战马》,很感慨,“好在最后结局还不错,战争结束,马又找到了。”

  “在24~28岁之间,应当是人形成价值观的时间,那个阶段我们都在阿里。如果让我总结,我觉得早期老阿里人的作风很打动我:硬气、认真,不被金钱购买人格,永远积极进取。”蒋海炳说。

  这帮人带着阿里烙印上路,行事做派风格也有些相像:实干,更喜欢滚动发展,对融资热情不大。一批批投资人来杭州拜访陈琪,之后蘑菇街的A轮投资与美丽说的B轮同时进行,B轮又与对方的C轮赶到一块,但他毫不在意,“虽然融资时也很谨慎,但我在这件事儿上花的精力不足1%。”

  刚准备做“逛”时,白鸦和合伙人就给自己定了条件:不拿VC的钱,先自我滚动,他们算了算,几个人凑了1000万元,由于不去做推广,只需要垫付人力成本,还能撑下去。

  2008年,白鸦创办贝塔咖啡,无意中成为中国最早的IT人集资咖啡馆,冯大辉作为发起人之一,经常会在贝塔咖啡里坐坐。白鸦说,做咖啡馆很苦逼,不挣钱,也找不到创业的感觉。桌子对面,冯大辉就怂恿他,以后可以试试开个饭馆,利润没准会高些,白鸦想都没想,苦笑一声答道,“那照样会很苦逼。”

  最近大家抱怨,“好久没见到鸦总了”。其实鸦总很忙,刚创业三个月,他就体会到创业的劳神费心,“以后我可以给你讲讲创业者的苦。”白鸦说。

  “我们打心里实实在在地应该感谢阿里,这不是冠冕堂皇的话。我们这帮人是阿里培养出来的,市场是阿里培养起来的,我们的启动资金也是阿里给的,李治国有钱做投资也要感谢阿里。我进过百度,那个时候对业务接触不深,只懂设计,但是在阿里三年教了我很多东西。虽然没事在微博上开开阿里的玩笑,但是我们都不愿意听到外人说阿里的坏话。”白鸦说。

  2012年3月7日,聚划算发生反腐风波,消息首先是从冯大辉的微博上传来的。就连被免职的总经理阎利珉自己,都是在第二天开会前才知道。

  聚划算风波缘起于内部员工徇私贪污,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目前聚划算的“黑市”已经是“明码标价”。小二腐败的问题,已经颇严重。

  “看着这家公司一点点成长起来,现在听说有人在腐败。从老淘宝人的角度,真的会痛心。”李研珠说。

  “我刚到阿里巴巴的时候,这家公司还没有名气,发期权的时候也没多想,公司让我签文件我就签,那么厚一摞英文单子,谁看得懂?有时候财富是一种负担,而我们那时恰好因为想得不多,才更专心和踏实。”2003年加入阿里的蒋海炳说,“现在来阿里的员工,有的想镀金,有的贪图安逸,有的只为名声。你总是面对着几万、几十万来自卖家的诱惑,除了马云本人,谁都抵抗不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