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雷士无赢家的收官:没有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雷士照明的“逼宫大戏”,在被各大媒体反复轮播后,吴长江胜利回归,但这场内乱的结局没有赢家。
2012-08-09 13:04 · 网易财经     
   

  面对系列“责难”,吴在“7.12会议”前夕打破沉默“隔空回应”:这都是给他定的罪,他都不认可。继而,有媒体报道为其澄清,也有媒体挖出更多“几宗罪”。

  “其实‘阎三点’归结到底就是要让董事会能够影响雷士的日常管理权,而不是吴长江一个人说了算。”上述知情人士介绍,经此一役,吴长江“回归”当上董事长,几乎是如箭在弦的事情。“既然都打开天窗说亮话了,阎焱应当抓住这个机会,重新在吴长江个人和董事会规则之间互相制衡,否则吴在将来还可能是董事会所无法驾驭的‘脱缰野马’。”

  当吴长江重夺董事长“宝座”几乎毫无悬念时,负责雷士日常管理的CEO一职的人选就触及了三方利益的核心:吴自然希望由他或“心腹”出任;阎焱则期待一个能缓冲吴与董事会关系的人物;而施耐德朱海,则希望能继续在雷士的管理层人员安排上“分一杯羹”。

  现任雷士CEO就是来自施耐德的张开鹏。尽管阎焱多次强调张的就任与施耐德无关,但张开鹏身上的“施耐德色彩”引起雷士员工的强烈反感,他还成了“7.12会议”所攻击雷士业绩下滑、股价暴跌的“箭靶”。

  “如果吴长江够聪明的话,应该同意从外面聘请职业经理人来担任CEO一职。”上述知情人士说,这样才能让董事会初步相信“杜*患”,不会再爆发类似的极端事件。

  但在本刊记者采访吴长江时,他表示不必刻意遵从国际认可的规范,“我只认中国人自己的游戏规则”。

  故事发展到这个地步,谁都不会是赢家。从业内的观察人士来看,号称“大获全胜”的吴长江,已经失去了所有投资者的信任,再也没有创投敢于“赴汤蹈火”投资雷士。而一身“袍哥气质”的吴长江此次也欠下了经销商、供应商以及部分高管的人情,以后需要用利益偿还。

  而投资雷士6年未退出的阎焱,在日益惨淡的股价上“骑虎难下”。自上市以来,雷士的股价从最高的4.37港元,跌至现在的新低1.41港元。“不要钱,不要权,只求股价上涨。”阎焱已道出其渴望全身而退的心声。

  而施耐德,更是这次雷士风波中利益*受损者。

  这就得从朱海说起了。

  朱海的失败

  马上到口的鸭子飞了,朱海难免神伤。

  无论阎焱还是吴长江,都会将彼此6年的情谊挂在嘴边:“我们自2006年起合作,一路走来。虽有磕磕碰碰,但从无大事。”

  “之所以会出现今天的局面,并非阎吴二人矛盾不可调和,而是要看到施耐德这股‘外力’对雷士的冲击。” 施耐德中国一位高管向本刊记者坦言,入股雷士,可以说是朱海“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决定。

  在施耐德中国区内部,中高层都知道,总裁朱海与副总裁曹玮是多年的“瑜亮之争”。曹玮擅于低压电气产品销售,而朱海有意扶植智能终端部门壮大——即增强楼宇面板开关的销售力度。

  施耐德超过50%的产品是承接工程业务时“打包出售”,即为一座大型商场或小区进行电工工程时,所采用的都是施耐德的产品。所以,施耐德本来对零售渠道的需求只占其总体销售的一半。

  但朱海希望在零售方面走得更远。他想找到更多的零售的渠道,给他卖出更多的面板开关。于是,朱海开始将收购的视线瞄准在“*渠道优势”的雷士照明。

  作为“收购专业户”,施耐德的收购手法相当老辣:只收购能迅速赚大钱的企业。毛利率偏低的照明企业一直没进入施耐德的法眼。据上述施耐德高管介绍,施耐德的毛利率一般超过50%。而2011年雷士照明节能产品的毛利率不超过30%。

  对于“盈利水平不合格”的雷士,2009年9月就任施耐德中国区总裁的朱海仍然钟情——主要是垂涎雷士强大的渠道。像吴长江说的,雷士的经销渠道已经有了“家居产品的国美、苏宁”雏形了,将来在这些渠道卖什么家居产品都行。

  获得总部同意后,朱海主导施耐德在2011年7月以12.75亿港元购入雷士 9.2%的股权——这在施耐德丰富的收购史上也是少见的,因为施耐德一出手动辄就是买入了对方约20%的股份,倘若合适的话,就会整家公司买下来。“这说明施耐德内部存在不同的声音,收购雷士股份时显得犹豫。”上述施耐德高管称。

  吴长江事件刚开始时,给朱海提供了一个立功的机会。5月25日,吴长江“下野”时,由“施耐德背景”的张开鹏接任CEO。当时的施耐德内部预判能够以“9%的股份撬动整个雷士”,于是,即将于今年9月合约到期的朱海获得了总部又一个3年的续约。

  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时的阎焱“善良地”以为,施耐德比吴长江更遵守资本的“契约精神”,不会脱离董事会的管控。

  然而,接下来却是一连串不如意的事情。随着雷士股价跌至新低1.41港元,以施耐德每股4.42港元的“收购高价”来算,账面浮亏幅度接近70%;在雷士“7.12会议”以及全员罢工中,矛头一致对准了施耐德,包括张开鹏、李瑞和李新宇的“施耐德系”的雷士高管被斥无能。

  更无奈的是,朱海一心希望“拿下”的雷士渠道,却几乎捞不到任何油水——施耐德去年下半年在雷士渠道上压了几千万元的货,但都卖不动。反而,施耐德原有的经销商由于遭遇雷士渠道商的冲击,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跟多数外企一样,施耐德本身是一台精密的机器,按照严格规范行事,不强调个人的作用。”上述施耐德高管表示,但没想到的是,他们遭遇到的雷士是典型的“强调个人色彩”的民营企业。“所谓的渠道,其实就是‘人’,甚至是不讲规则的人。”

  当机器遇上人,就像秀才遇上兵。用观察人士的话来说,阎焱想不到吴长江这么强,“雷士人”如此极端,而施耐德是这样的弱。经过三方会谈后,雷士可能会变成施耐德的鸡肋——食之无味,施耐德不敢再冒险增持雷士股份,因为吴长江这样的强人始终是个“炸弹”;弃之可惜,难以向法国总部解释巨额的浮亏。

  从施耐德内部得到的消息,目前,施耐德总部上层对朱海的信任已大打折扣。施耐德一高层如此评价:朱海作为一名在中国控制300亿元生意的人,却因自己的一己之私和刚愎自用,在雷士——一个对施耐德而言只是枝节的公司——上栽了大跟头。“不说钱上面的损失,这次曝光对施耐德的声誉损失恐怕都要用很多资源去弥补。”

  朱海剩下能做的,是如何体面地退出雷士,以及在他的施耐德中国区总裁位置上再站稳3年。

  当本刊记者拨通朱海的手机时,接听的是一女生。当得知记者的采访要求后,对方的答复是:“我们老板不会接受你的采访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网易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