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VR/AR行业大爆发 需解决硬件端眩晕和内容2大问题

从投资人的角度,张醒生认为,VR还处于非常早的阶段,行业说的比做的多。从自己的体验来看,长时间使用会不舒服、头晕,这是用户端的问题,但如果考虑到企业端的应用,目前的实现可能更高,如VR看房,所以,B2B的生意可能会超越B2C的生意。
2016-03-27 19:34 · 投资界     
   

  主持人:不管是100张还是1万张,还是聚焦平面,这个有点专业,我们还要顾及到大家,你们选择用手机做VR,是不是和谷歌(微博)类似的?

  张武学:我们认为VR产品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最轻的,以手机加一个眼罩的方式,就是把高科技的产品轻度化,这是最轻量级的。第二个层次是稍微重一点的,就是做头盔,把手机镶在这个设备里面。

  主持人:就是自己用的手机?

  张武学:另外一个手机,这是发烧友才会买。第三个就是这种设备,基于X86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这是很发烧友才会买。我们做的是最轻的,用手机加一个头盔的方式。

  主持人:这最轻的哪些应用不能做?

  张武学:做是都可以做,我们为什么选择最轻量级呢?这跟我们公司的发展有关系,我们以前是在海外发展中国家,如果是比较重量级的产品他们会买不起,所以就做轻量级的产品。

  主持人:大家知道乐视,今天听了贾总讲要不同的平台打通,要产生化学反应。杨总您怎么看VR这个新的东西在你们这个生态系统里面是什么内容?是现在只需要关注的,还是要重金投入的?另外这个东西怎么和电视、手机打通?

   杨永强:我谈谈我们对VR的一些看法,首先VR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对整个IT产业带来重大变革的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包括乐视、乐视云核心的能力在视频上面,我们的视频和传统意义上的视频有所不同,一个是平面感知的,但VR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相当于让你的眼睛跨越时空和地域。其实这时候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其实乐视云也是想把人带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但有了VR的话,它带来的影响更大、更深。这不是简单地说看一个视频,玩一个游戏,而是去到真实的场景。比如今天大家来到这个会场,未来真正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时候,或许大家坐在家里就可以感受到现场的感觉。是不是会场需要发生改变,我们的交通缓解也能得到改善。

  主持人:我知道乐视打造内容花了重金买版权,但二维的东西在VR上没有意义,这对你们是否有挑战?

  杨永强:乐视很认同VR的方向,目前从上游的内容生产端,到中间乐视云平台与VR相关的技术结合,再回到刚才说的内容角度,其实乐视已经做了蛮长的时间了,最早期的是3D的,另外一个层次是真正进入到VR内容的生产制作。我们其实已经在去年的国际冠军杯的时候开始在做了。

  主持人:比如我是一个用户,我戴一个VR头盔是重度、轻度还是中度?

  杨永强:去年的国际冠军杯在中国的时候,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体育赛事、音乐会和发布会都已经应用这样的模式。

  主持人:比如我是一个用户,没有买乐视的头盔,买了其他的头盔,我怎么看你的赛事?

  杨永强:我们这个平台也是对外开放的,对于直接插手机类型的分体机,我们在手机上有一个APP,但如果是一体机的话不能跟APP适配的话不能用,如果适配的话是可以用的。我们在终端侧已经有一体机了。

  主持人:你们现在一场比赛有多少观众用VR看?

  杨永强:目前数量还是比较小的,但我们已经实现了资源打通,我们的平台也是开放的,上游有VR的内容,下游跟广大的终端商合作,或者直接把我们的内容输出到云平台,这样也丰富了更多的内容,更多的用户愿意去体验,而不是还处于demo实验室的阶段,我们在应用上是走得比较前沿的。我最后再补充一个点,乐视云的核心是打造一个视听平台,人类感知世界最核心的信息来源是来自耳朵,而你的耳朵是通过视觉,VR这种形态会对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整个VR产业链上面,包括上游的VR内容生产商,到终端的设备厂商形成了真正快速的模式。

  主持人:你们是垂直集成吗?

  杨永强:不是,通过垂直我们形成了很多的能力,这些能力我们是开放出来的,我们也叫开放闭环的生态体系。

  主持人:举个例子是怎样的开放?

  杨永强:比如我们跟上游的VR全景摄像机厂商,他们拍摄出来的内容直接到我们乐视云平台,这个厂商的设备卖出去以后直接就可以输出VR内容,然后到生产VR的终端厂商上。

  主持人:你是希望内容越多越好,但现在电视就是乐视,如果买TCL的电视是看不了你们的内容?

  杨永强:不是,我们的平台是开放的,随便买一个电视,我们乐视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包括乐视的APP,在其他的平台上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内容。

  主持人:就是用户可以买自己的头盔,同时可以看你们的内容?

  杨永强:对,我们是打造VR开放的生态系统。

  主持人:谢谢杨总。因为时间关系,VR技术基本上跟随美国的技术,特别是(奥克诺思),许总是在两岸投资,在硅谷、中国都投资,我们介绍一下你在看中国和美国的VR、AR这两个行业有哪些差别和差异呢?或者您看到有哪些新鲜的东西让我们大家开开眼界。

  许良杰:谢谢王总,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现在才开始普及VR,我觉得有点晚。因为我是做投资的,刚才台上的几位嘉宾对VR技术的东西做了介绍,我没有什么补充的。

  我认为做一个产品能够被大众接受,能够给商业带来商机,虽然VR能够打破时间、空间,有点震撼感。刚才杨总说到乐视的体育赛事通过VR转播,但它只是让你有一种在体育场地某个位置上面的感觉,但这种互动、交换没有屏幕,VR、AR是因为新的屏幕到来,其实它没有屏幕,他是把用户从某种程度上放到这个场景里面,然后进行交互。

  所以我认为AR挑战性挺大,对距离的测试,把现实跟虚拟的东西怎么切开,从研究、产品定位还有商业模式的挖掘空间会比较大。美国有一个报告,他们预测到2020年,整个AR是1200亿美金,VR只有300亿美金,AR绝对比VR快的增长。因为AR某种程度上把现场的东西跟虚拟的东西能够无缝地整合到一块。

  我们对整个网络的感觉还非常敏感,以前要开一个电话会议,后来有视频,8年前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大的系统,你坐在面对面,不管是10个小时还是20个小时以外的空间,你会感觉到是坐在对面。

  刚才有几位嘉宾说临时要走,这种情况下在AR里面做得到,就是虚拟视频系统,这个距离会更近。美国有一个案例,婴儿做开胸手术,通过VR的技术,再加上AR的技术,使得医生能够不断地练习,因为有VR、AR的技术,使得这个手术做得非常成功。

  我觉得to B比to C的市场更大,但to C是教育市场的过程。刚才说到早期互联网能体验到当时觉得神奇的东西,现在也一样,现在也是教育市场,整个生态圈有很多层次,一个是内容,互联网为什么会非常流行?因为最早互联网第一个应用产品是通信,邮件,然后是搜索。以前找不到的东西通过互联网很快就可以找得到。

  其实VR也同样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facebook两年以前花了20亿美金收购oculus,两个星期以前扎克伯格说会在oculus平台上提供30个游戏,因为一定要有内容让用户体验,然后体验产生商业价值。所以从VR、AR的角度,很多人说今年是元年,我觉得是教育市场、教育用户的起始,然后在芯片、感应器和商业模式也会有新的突破。所以VR、AR是投资重点之一,因为我们觉得VR、AR已经打破时间、空间,并带来很多商业的价值,想象的空间非常大。所以我们愿意投资这样的企业。

  回到刚才说美国、中国的创业公司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两边都看。我觉得现在做头盔,做VR头盔,在2014年中国总共有200多家做VR头盔的公司,去年只剩下60多家。刚才刘总说80多家,我觉得今年也会有一批死掉。因为随着中间产品的定义,技术门槛越来越低,我觉得VR、AR从终端的角度最终会看到像手机竞赛一样会有很多厂商。

  我觉得内容方面,跟垂直方面,特别是商业应用里面有很多场景,这些场景比如直播,我以前服务于新浪微博,所以我们知道视频非常红火,包括我们投了一家公司小咖秀,其实这很有想象空间。

  以后VR直播是身临其境,还有互动。现在很多VR不能互动,如果能够做到互动,跟明星互动,这是非常好的想象空间。我觉得在VR有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以前你要买一个沙发,这个沙发很重,你要跑到沙发店量尺寸,还有颜色可能跟你家不一定合适。我看到硅谷那边有,中国这边也有很多公司以VR作为切入点,把沙发跟客厅融合在一块,我觉得这块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还有一点非常奇怪,互联网在早期,因为我是做搜索出身的,有非常高比例的搜索词是跟色情有关的,成人的内容,其实这些方面在西方现在也出现一个趋势,很多成人行业的内容其实也推动整个AR,特别是VR的蓬勃发展。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刘总,你们是做头盔的,你怎么看这个市场?

  刘宛平:从我个人对这个市场今后的理解,头盔作为一个硬件有可能发展到像现在的手机,你买话费送你手机。这个市场会分两个方向,一个是消费者应用,当然这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一个方向是工业级的专业领域应用,目前显示器这个层面,大家现在有一个公认,就是在to B端这块先推,to C端还要培育,包括系统架构、结构,里面构成的基础层面满足消费级需要的要素,它会分这两个方面。

  我回应一下刚才的话题,刚才我说oculus走了一个弯,但是他迎接了新一轮的挑战,如果让消费级的离大众更近一些的,他遇到的瓶颈问题就是眩晕,我们回过头来解决眩晕的问题,实际上解决眩晕问题从爷爷机这边能找到很好的技术解决方案,这里面的技术解决构成比较系统化,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已经把这个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我们也有信心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我们下个月发布一款4K的产品,咱们深圳的电子展会上。大家知道月亮湾那款产品到4月份是2K的体验产品,我们在发布会上会发布4K的产品。在高清上,提高更高速度方面我们有质的飞跃,这个时间预告会在今年下半年,下半年我们有计划安排8K双屏的产品。我今天还把4K的样机带过来了,如果大家愿意看的话可以先睹为快。

   主持人:你能不能透露一下4K将来的售价是多少?

   刘宛平:我们现在4K的零售价不会高,能够满足消费级的价格需求,我们前期也做了基本的调研,调研在3000块钱人民币以下还是消费层面愿意接受的。我们这款在清晰度上有突破,但是在刷新率上我们有提升,但没有突破。

    主持人: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最后讲一下关于VR、AR觉得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今后三年,说太远也没有用,三年大概的规划是什么?

   戈张:我自己认为前途是光明的。

  许良杰:我现在基本上全职做投资,所以我希望未来两三年有机会参与到VR、AR有颠覆性或有推动性的企业,我们在硅谷投了两家,在中国这边也在看。

   刘宛平:我对深圳威阿科技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拥有虚拟现实产品的公司,刚才我说了时间比较早。

  第二我们是第一个发布2K产品的公司,同时我们也是4K产品将在下个月发布。

  再一个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正式进入军方市场的一家专业虚拟现实公司,我的一个项目在前年已经得到原总参谋部的批准,我们的原机去年已经交到部队使用。我还有另外一款重要的装备要在今年交付军方使用。

  第三我们跟中科院计算机中心达成下一步深入合作的关系,我们联合成立中国第一家虚拟现实研究院,首先对这个领域非常看好,同时对我们八年时间的不离不弃,坚守在虚拟现实这个领域,而且默默地耕耘。所以朋友们很少见过有威阿科技这个名字出现在我们面前,今后请大家关注深圳威阿科技,谢谢大家。

  张武学:我觉得近段时间就是快速把VR的内容分发平台和硬件平台搭建好,争取今年能够做到500万的活跃用户,这是我们短期的目标。

  长期的目标是希望业内对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的专业人才能快速加入我们公司,因为我们希望能够真正把VR普及到全球各地。

  另外一个我们也希望借VR这个机会能让基伍重新回到中国来,我们觉得VR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借这次机会重新到中国市场来获得很好的位置。

  我们曾经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在印度等很多国家能做到所有手机品牌里面排名第二。我们觉得VR产品是我们回归祖国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非常希望有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加入我们,因为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技术型人才。

  主持人:好,谢谢,从刚才嘉宾们的讨论可以明显感觉出一个氛围,事实上我们在启动了VR、AR,从投资人、技术方案解决商、提供商、硬件提供厂商、内容提供厂商都已经在动作,但是它仍然有一个问题,一个是眩晕问题,一个是成本问题,当然还有内容问题,还有终端问题,但在任何一个PC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智能手机也好,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有强烈的应用需求,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是假以时日可以解决的。因为听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成本一旦量上去了就下来了。所以我觉得VR、AR已经在路上。因为今天时间关系就没法开放讨论了,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几位嘉宾,谢谢。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603/20160327394984.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