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7日,由清科集团和投资界主办“2016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峰会”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举行。中国每年近80亿人次的门诊量,催生出一个3万亿的医疗服务市场;随着医疗改革逐步涉入深水区,医疗健康市场释放更多红利;移动医疗、医疗服务、生物技术、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衍生出无数投资机遇,这一市场在2020年将增长到6万亿。
在对话环节,济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余征坤,海达投资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陈巧,善德资本管理及创始合伙人陈玉喜,联合医学总经理郭永超、爱耳时代创始人梁琦,新眼光董事长汤德林,仙瞳资本副总裁、合伙人张华利围绕“医疗器械,如何全方位整合”进行了讨论。
以下为精彩分享实录:
济峰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余征坤:国家一系列政策鼓励社区医疗受益的是医疗器械
我原来是IDG负责医疗的合伙人,做了十年,去年离开IDG,创办济峰资本,我们募集了十亿人民币,专注做医疗项目,我们从去年到现在投了15家项目,今年会有四家公司报创业板,三家公司报新三板。
我们最后会跟大家分享一个最热的话题,投资人是到底是到新三板上市还是直接到创业板呢?现在我们聊聊医疗器械这个行业,个人对于这个行业是非常看好的,它跟药品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第一点,医疗器械跟发达国家的相比,显然中国是更落后的,落后意味着潜力和空间;第二,从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来看,要鼓励医疗,社区诊所,那么最受益的是哪个方面呢?其实病人不受益,我在小诊所看,在大医院看,都要看病,但其实对于医疗器械行业来说,是受益的,因为小诊所也要把检测设备配齐,这就是我们讨论的话题,医疗器械的话题。
医疗器械最近出了一个政策,对于大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就是两票制,国家推出这个,是希望大家以比较低的价格把产品供应到终端去,减少供应商的利润。这样势必减少中间环节的利润。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服务就显得更重要。
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分级医疗的指导意见。国务院有个目标,希望2017年,25%的门诊量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完成的。根据这个推测,意味着2017年,门诊量要从现在的三甲医院转到基层医院去。中国有两千多家县级医院,这一些医院的设备的缺口大概在30%左右。在西部的地方,缺口达到了50%,缺口是非常巨大的。
让我们欣喜的是,中国其实还是是有一批好的公司,他们有好的产品,他们基本上接近外资的产品,也可以做出口。甚至国内的市场,把美敦力、把强生这样的公司也打疼了。比如有个骨科公司,2010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常州美敦力的一家做骨科的企业,被美敦力以八亿多美金的价格,把它从纽交所主板做了私有化,把它买走了。因为国内的市场,它把美敦力打疼了,这样的企业也不少。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604/201604273964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