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9个月的时间里,亚马逊的新增市值达到2200亿美元,差不多等于四个百度,这种涨幅不仅让华尔街喜出望外,也让追逐成功的媒体总是不忘反复提起杰夫·贝佐斯对于「长远价值」的持之以恒。
「长远价值」是杰夫·贝佐斯每年写给投资人的那封例行信件中出镜率最高的一个名词,在亚马逊逐年亏损股价低迷的那数十年里,这家企业的掌门人始终用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姿态,与资本市场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并用成绩回应了所有漫长的争议。
只是,亚马逊的故事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它足够少见,且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本世纪初的纳斯达克崩盘之后,互联网公司脆若薄纸,亚马逊是为数不多的依然能够维持现金流进账的残存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悬崖边上捡回一条命的投行并无多少立场去责备亚马逊不够激进。
而今,美股重回牛市长达八年之久,资本的贪性再度占据上风,亚马逊式的博弈近乎绝迹,那些顶着光环上市的互联网新贵——Box、Twitter、Square、Etsy——前仆后继的倒在低迷的财务数字上,中概股的阵营更是出现大面积的退市趋势,在这种势利的环境中,「长远价值」无奈沦为管理团队推诿责任的托词。
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在最新一季财报中,首次将业务拆成四条线,分别公布营运情况。
强如阿里,也不得不解决资本评估之痛:上市近两年来,阿里的股价两次跌破发行价,索罗斯、老虎环球基金、Third Point等资本巨擘先后清仓阿里股票,这让其实在经营上没有出现严重问题的阿里相当尴尬。
里外不和的原因并不复杂,阿里的主营业务——也就是电商模块——在夺得市场支配权之后,必然遭遇基于人口规模的增长拐点,比如阿里的活跃用户与中国的网购用户分别是4.07亿和4.13亿(来自2015年的数据),在极其靠近天花板的情况下,增幅的收缓难以避免,加上中国经济走入整体下行的阶段,这让以天猫和淘宝为主的消费平台的GMV增长同样面临泰山压顶的环境压力。
从2015年Q4财报的公布就能看出,马云和蔡崇信希望改变与资本市场沟通的方式,即:在强调电商业务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之外,阿里的新兴业务——在那次财报中,是阿里云、口碑网、钉钉三个——被单独拿了出来汇报,就像精心烹调的几道餐后甜点,试图满足被重油重盐麻痹了的食客味蕾。
资本市场给予的回应则是立竿见影的,在年初的财报发布之后,阿里的股价终于回到了缓慢攀升的曲线上,「不务正业」的行为反而刺激了阿里的想象空间,对阿里报以厚望的持股者也乐见这个巨头起身离开功勋薄,挑战未知的商业领域。
因此,尝到甜头的阿里,这次索性将自己解剖的更为彻底,且精确的将盈利业务和非盈利业务切了开来:核心电商业务是火车头,负责装载利润发动机,其所拉动的三节车厢分别是云计算、数字媒体与娱乐、创新项目及其他业务,负责运输可能新增的财富资源。
不以整体而用结构来阐述业绩的好处在于,它更清晰的展示了阿里的价值分布,并在25个事业部的基础上做了更为简单的归纳,让电商业务的盈利能力不再掺杂水分(被其他业务的亏损冲抵),同时也将新兴业务的表现施以透明化,便于验算估值。
据说马云对阿里的业务规划有着「轮流坐庄」一说:「首先是B2B三年,然后是淘宝三年,天猫三年,支付宝三年,阿里云三年,菜鸟三年……」显然,阿里自认好牌在手,只是需要加注的时间来逐张的打出去。
「多元化」是阿里这次对华尔街所讲的新故事的主线剧情,不过要说它就此「告别电商」——不少媒体都使用了这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如果中国在转型消费拉动经济的过程中有着*梯队的受益者,阿里必然占着一个席位。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阿里云的估值已达390亿美元,这已是阿里所布局的继蚂蚁金服、菜鸟物流之后的第三个庞然大物。就像AWS之于亚马逊的重要意义,阿里云之于阿里也是*含金量的一项业务,它不仅符合马云所冀望的「互联网基础服务」的设定,还连接着与数据和计算有关的数字化未来。
数字媒体与娱乐则是阿里近年主要发力的领域,但在财报中没有提到影业、体育、音乐和旅行这些内容,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百分之百控股,另一方面是因为方兴未艾,暂时不如优酷土豆和UC这两个显眼。
至于创新项目及其他业务的定义,相对比较模糊,看上去是将剩余业务做了一次打包,既有闲鱼和钉钉这类近似「内部创业」的项目,也有阿里在上市之前就已拆分、属于「投资」类目的多家公司。
四驾马车的并驾齐驱,能否让阿里重回100美元以上的股价高点?
倒是已有资本玩家「Raise」了这一局:来自英国的施罗德资产管理集团早早的买进了1955万股阿里的股票——附带的还有337万股微博的股票——收割了这轮大涨的丰盛红利。
观其后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