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顺丰王卫:千亿富豪候选人的坚守和挑战

按如今其50元股价计算,未来新发股份上市后,顺丰控股市值将突破2000亿元,持股比例高达55.04%(配套融资后)的王卫,身价突破1000亿元,仅位列王健林、马云、马化腾之后。
2016-11-23 08:08 · 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     
   

顺丰王卫:千亿富豪候选人的坚守和挑战

  十二个涨停没能成为鼎泰新材(002352.SZ)行情的终点,这个来自安徽马鞍山、原本籍籍无名的上市公司,在短时间内暴涨几倍之后,仍然在延续着强劲的上涨态势。

   鼎泰新材的强势表现,成为了中国疲软资本市场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中国*的民营物流公司顺丰控股,就以这样夺人眼球的姿态站到了中国经济舞台的中央。448亿元的估值、21.8亿元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脱去身上一贯众说纷纭的低调、神秘外衣,它蜕变为一家亿万人聚焦的公众公司。

   按如今其50元股价计算,未来新发股份上市后,顺丰控股市值将突破2000亿元,持股比例高达55.04%(配套融资后)的王卫,身价突破1000亿元,仅位列王健林马云马化腾之后。

  股价暴涨、关注度暴增、股东暴富。从一个众人眼中白手起家,为人低调,拒绝上市的“模范总裁”,变成了资本暴风中的漩涡核心。有人说王卫变了,他从未反驳。

  2016年双十一战火硝烟还未消散,快递物流的运载能力再次成为了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马云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及,中国电商仍然只占到全国总体零售市场的10%,未来仍将有海量的发展空间。

  对于快递行业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再美好不过的假设。上市的顺丰,能否借助资本的力量,抓住这10%以上提升出的市场空间?做出改变的王卫,是否真的像有些人所担心的,成为了资本操控的傀儡,失去经营顺丰的初心?聚光灯下,有关王卫与顺丰的全部,都将被无限放大。

  当“坚决不上市”遭遇市场瓶颈

  曾经表态坚决不上市的王卫,最终选择向资本“屈服”,不仅接受了来自招商局、中信等国家级基金的投资,还亲手将他们送到了更加光芒耀眼的山峰之上。

  2013年8月19日晚上,顺丰确认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古玉资本签署了协议,三者总计向顺丰投资80亿元,以25%的股份占比,成为顺丰新股东,这是顺丰历史上的首轮融资,当时的整体估值是320亿元。

  融资案甫一发出,众多业内人士和投资界人士迅速做出了明确的判断:顺丰要上市了。

  不少人将顺丰的融资归结为“缺钱”,或者是攀附红色资本背景。但是他们大多忽略了彼时整个行业所处的历史背景:单单在2013年,全国邮政业就取得了32%的同比增长,其中快递业务增长量更是令人震惊,达到了同比增长60%这样令人咋舌的数据。在此前,这个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2012年增长54.8%,2011年增长57%。

  行业规模两年翻一倍,这样的增长速度之下,大量的人力、物力、网点铺设费用,会迅速吞噬到账不久的利润,企业对于资本的渴求程度可想而知。四通一达尚且可以采用加盟的方式,撬动社会资本为其所用,但坚持自营的顺丰,则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网点的布局,以及货运车辆、飞机的购买和租用。

  更令顺丰如履薄冰的是,在迅猛的扩张时期,稍有不慎,其多年来积累下来安全、快速、便捷的口碑就将毁于一旦。想要在扩张的同时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意味着王卫必须比四通一达的“桐庐帮”付出更多。

  保持高质量的运输速度和效率,*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购置飞机,保持空运水平的*。截止2015年年底,顺丰集团下属的顺丰航空运营管理着40架运输机,占国内运输机总量的40%,其中自有货机26架。这些货机的购买、运营、维护都需要大笔的资金。顺丰所获得的80亿元融资,大部分投入其中。

  相比之下,截至目前除阿里支持的圆通之外,申通、中通、韵达都还没有自己的货机。

  市场证明了王卫在2013年抉择的正确。2014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同比急促增长50%以上,达到51.9%,2015年,业务量再次增长48.07%,短短两年,整个市场再度扩张了一倍。

  80亿元的融资,不仅让顺丰在行业超常规的速度增长中,保住了优质的服务口碑,也让其彻底拉开了与“四通一达”的竞争身位。在借壳后的80亿元配套融资规划中,顺丰还将继续对空运相关资产进行大量购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