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站在创新创业的风陵渡,谁将迎来新机遇

毫无疑问,时代的频道已经切换到中小科创企业,新的机会已经出现。
2021-10-13 09:35 · 格隆汇  贝尔席​   
   

时代的大变局下,新机遇正孕育其中。

9月2日,北交所的推出,引发资本市场热议。作为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北交所的成立无疑具有划时代意义。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依靠诸如地产这样高利润的大块头,又或者是建立在人口红利上的中低端制造业,那么在下一阶段,围绕如何促进中小型创新企业发展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以及寻找经济新引擎的重要命题所在。

北交所的设立率先给出了关键性的解题思路,而此前高层会议亦重点强调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两大重要信号之下,一个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脉络已然清晰可见。未来,围绕促进中小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将成为国家举国之力要办好的大事。

1

警惕“制度化的机会主义”

大国的创新之路

中小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产业链的稳定,更关系到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就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不断被激发。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过去中小企业的创新之路实际上并不容易。

一方面,其本身在市场竞争中就居于弱势地位,尤其是近年来疫情影响、内卷加剧、用工荒、融资难等一系列背景下,很多中小企业仍在苦苦煎熬,盈利越来越困难,经营状况持续恶化。

从数据来看,相关统计显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2020年,截至6月底,我国企业注销数量已超过80万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但疫情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实际上,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3年左右,能超过5年的不足7%。而在疫情爆发之前,2019年,我国就有超过100万家企业倒闭,其中超过90%为中小型企业。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试错成本过高,缺乏技术基础,但同时,面临人才、资金等多项短板,难以让其在创新上有所建树。

但对于国家而言,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细胞,倘若没有核心创新能力,将难以推动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解决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难题,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去解决。

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曾提醒过,中国要警惕机会主义制度化,其意思也就在于,如果自以为在国内拿到国外某种技术应用,就认为是国家的技术进步了,这种情况往往最危险。缺乏核心的创新根基,就意味着受制于人,将遭受随时可能降临的打压和威胁。

近年来中兴、华为等“卡脖子”事件,“缺芯”“少核”的产业之困,正是中国发展受制于人的血例。也让国内再次深刻地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推动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

那么为什么格外强调中小企业创新?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情况。在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超50%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可以说,中小企业是国家运行和经济发展的*支撑,也是科技创新的*中坚。所以近年,我们看到国家层面不断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相关政策,积极调动资源,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为的就是将这支创新“利刃”的功用*化。

2

时代切换

机会也在切换

创新的源泉在于研发,研发离不开大规模、长期资金的投入。北交所打造金融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正是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难题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当前以创新为主战场的大国博弈背景下,顺应大势之举。

回望过去几十年,房地产一直扮演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与稳定器的角色。而如今国内的城镇化率已经高达近64%,地产行业已基本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新旧动能转换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虽然眼下中国在各行各业均已出现不少实力强劲的科技创新企业,但放眼到国际竞技场中,仍远远不够。对此,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长期政策外,通过完善资本市场赋能企业发展的层级体系,加快挖掘和培植出更多各行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进而壮大产业与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一剂公认的良方,这也正是北交所的使命所在。

对企业来说,北交所的横空出世将令以往弱势的中小企业获得更便利的融资和政策环境,尤其是对于那些真正敢于创新的企业和个人来说,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迎来命运的开挂。

一旦全国无数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被打通,企业成长再添保障,创新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创业将再呈燎原振兴之势。这些生机勃勃的社会经济发展“细胞”,将为充裕的社会就业提供保障,高附加值的科技产业也将带来收入提升,有望再次提升消费动力和需求,为中国以消费为关键驱动力的内循环战略巩固根基,其结果不仅是大大激活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将带动国家财富分配相对更为均衡,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达成。

总而言之,科技创新所具备的强大集群效应,将透过技术瓶颈的突破带来全新的产业链、甚至形成全新的行业。最终将蛋糕越做越大,使全盘受益。

3

中小企业的春天

"专精特新" 助力出奇制胜

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情况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小企业发展的分化之势愈加明显,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自救能力微弱,大量企业倒闭,另一方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却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新能源、半导体等相关企业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遇,助推公司发展进入新层次。

比如,刚刚完成B轮融资的正浩创新,其正是“专精特新” “小巨人”(第三批)名单中的企业。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确立及受疫情影响,清洁、普惠的储能产品销量激增,公司最新一轮估值约10亿美金。再次验证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能力,已经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迈上全新竞争高度的重要法宝。

那么何为“专精特新”?

其指的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企业,自2017年,国家工信部就以“专精特新”为导向牵头汇总了共计3批“小巨人”和5批“单项冠军”,共计4762家制造业企业。

国家的大力帮扶,加快了国内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步伐。

从两年前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今年7月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北交所的推出在即。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在加大科创企业发展“新基建”的建设力度,层次上不断推陈出新,持续改善中小科创企业的生存环境。

而政府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意在引导中小企业创新,强化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更核心的意义在于帮助补足我国产业短板弱项,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同时,积极推进中国产业进军全球供应链核心环节,提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掌握竞争话语权。

“专精特新”政策红利下,中小企业已经迎来“黄金时代”,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各行各业都将出炉更多“隐形冠军”,加速推进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创新难题将有望实现突破,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都将得到全面激发和释放。

毫无疑问,时代的频道已经切换到中小科创企业,新的机会已经出现。

4

百舸争流

发现创业者港湾

中小企业是孕育国家创新的重要力量,其犹如一颗小树苗,要发展壮大成为参天大树,必然充满着艰辛险阻。关于扶持这些企业“茁壮成长”,过去政府、金融机构等往往只是在某些特定维度给予支持与帮助。比如政府的税收、政策优惠,银行给予资金支持等。此类举措尽管有所帮助但往往难以形成全面助力,这就导致一旦企业在一个环节上有所缺少,就难以继续做强做大。

在此背景下,服务创新创业的平台正逐步发展成为支持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能够通过一站式的综合服务,从孵化到金融支持、产业对接等,实现对中小科创企业全方位的支持。

在此不妨以建行打造的创业者港湾为例,进一步解读:

创业者港湾是由中国建设银行主导,于2019年推出,*银行运营的集贷、投、孵、教一体的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主要聚焦服务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截至2021年8月底,创业者港湾正在深圳5个区建设超过6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并在深圳与140余个平台机构建立合作,服务2000多家中小科创企业,信贷余额近150亿元,与超1100家企业签署认股权协议。

上文提到“专精特新”企业正浩创新正是该平台典型孵化案例。由于成立初期研发费用支出较多,企业资金压力过大,2019年深圳建行给予刚成立两年的正浩创新三年期的纯信用500万元贷款,帮助企业渡过困难时刻,这也是企业的首笔银行贷款。如今,这家公司已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一亿美金。同时,入围“专精特新”“小巨人”第三批名单,以10亿美元估值,领航移动储能领域。

观察建行创业者港湾,其身上具有两大突出特征,一是由商业银行运营,可为项目提供银行信贷、孵化空间、创客培训、投贷联动等综合孵化服务;二是地缘优势明显,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基地。这正是创业者港湾成长迅速的原因所在。

从运营方的实力来看,建行作为四大行之一具有丰沛的资金、资源优势,以及生态塑造能力,从其敢于率先运营孵化平台的举措,也不难看出其金融创新的底气和魄力。而相较其他市场主体,建行可调配的资源多,让其综合服务的质量更加可观,平台的孵化成功率将更具保障。

从平台高度来看,今年5月,建行创业者港湾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的孵化基地正式运营,就是希望能吸纳渴望“掘金”粤港澳大湾区的两岸青年才俊。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所谓“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创业者港湾将持续吸引创新进取的海内外*人才聚集于此,项目质量更具保证,同时平台的聚合效应在此过程中持续深化,平台影响力将不断扩大。

可以对此形成佐证的是,当前的创业者港湾在深圳吸引了117名海外高层次人次,所服务国高企业占比81.76%,专利覆盖率达86.78%。此外,所服务的企业中,除了海目星、翔丰华等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科创企业,飞骧科技、清研环境、安培龙等更多优质公司正在或有望冲击IPO,平台发挥国有大行“头雁”效应已经显现。

事实上,为了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的孵化把控力,当前建行正借鉴国外成熟的“中试平台”经验,将创业者港湾平台的服务链条向上延伸,联合国内外重点高校,在龙岗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中试平台,加快高校科研成果更快走向产业化,并顺利转化为经济成果。

时代不负顺流者,在与国家前进方向的更多共振中,站在创业者港湾背后的“操盘手”建行,也借助完整的产业孵化链条,更早地介入到项目投资,在项目孵化过程中充分了解项目详情,有望在更高的风险保障和更短的周期内,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并在银行、企业与高净值客户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闭环,实现多方共赢。在“专精特新”公司发展的黄金时代,掌握重要科技创新孵化能力的建行也将享受到更多地发展红利。

5

结尾部分

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疫情阴霾笼罩、全球化遭遇逆流,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持续升温。中国作为全球*的成长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机遇,而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将为国家推进转型升级带来全新的驱动力。

未来,在可预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中,必然还将崛起一大批代表性的高精尖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扶持企业的“卖水人”诸如金融机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政府等都将充分受益于这股新的历史洪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格隆汇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