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金融科技改变金融业态 未来的交易和监管不再是人类的工作

现在金融科技面临三个挑战,第一,传统金融开始搞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接触传统金融部分,所以这部分监管怎么结合是一个挑战;第二,现在的金融风险呈分布式,风险的发生地发生很大变化;第三,监管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以后,它的监管更加困难。
2016-12-11 12:34 · 投资界综合     
   

金融科技改变金融业态 未来的交易和监管不再是人类的工作

  郭震洲:金融科技对中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金融科技分论坛,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分享一下我对金融科技的认识,三个层面谈这个问题,首先,金融科技在全球的发展,我的结论和王理事长非常相似,目的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降低成本也是不谋而合。第二,金融科技对中国市场特殊的意义在于,它是重新分配金融资源,做增量成为多元化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有一个弯道超车。第三,智能化工厂的经验。

  首先,金融科技这几十年全球的发展,提到了科技金融,金融科技,很难分家顺序也很难固定,首先金融和科技是现在经济两个重要的推手,我理解的科技金融,是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也就是说,从美国几十年硅谷的发展,到中国近互联网科技的创新发展,背后都有金融资本的支持,这我定义为科技金融,这不是我从事的行业,我从事的行业是金融科技,科技在金融方面的运用。

  这几十年现代金融的发展及时也是在技术的发展驱动下,成为了今天高度杠杆庞大的全球风险管理的体系。一百多年以前,不一定有美国华尔街的街道,简单的交易市场的形成,到今天24小时各个国家的参与,其实都是技术的支撑,量化技术、数据技术,使庞大的资产管理和复杂的交易成为现实,这背后都有科技的力量。只是他们以前不提叫金融科技,这几十年技术是在驱动进的发展,这几年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突破和迅猛的发展,科技占金融的比例突破性的发展,才有金融科技的提法。

  数字支付、网络借贷、机器人投货、数字货币、*等都产生了很多非常好的创新夸客金融属于网络借贷的范畴,第三点的时间我会再次提到。这些创新后面,也有本身对金融行业升级的推动,比如说2015年全球的投入和金融科技的投入190亿美元左右,前五年对整个金融科技的投入超过了500亿美元这些数字都是几何增量的爆发性增长,全球有2000多家的金融科技的公司的规模。整个这样的发展,归根到底对金融服务的效率起到极大的提升作用,另外交易成本也是相辅相成,对于用户来讲,效率和时效性有极大的改善,这是金融科技在全球的发展。

  第二,金融科技在中国的意义,它对于中国经济转型至关重要,昨天大会嘉宾的发言来看,大家对2017年有不确定性,反应在贸易和保护主义的抬头,各国政治形势的变化,包括特朗普在美国大选的胜利,科勒也在倡导比较优化的经济全球化,倡导的背后也是对全球化背后的持续担忧。对中国经济的药方是加大内需和内需的调整,这要求中国的小微企业有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的驱动力,而且消费经济占到中国经济的一半以上,要持续的加大它的比例,这要求金融资源的配向,高增长的第三产服务业的行业。

  目前金融体制让金融资源,有一些大企业、地方政府平台,他们占了中国的80%,二八定律。怎么样有新金融体系的建设,让资源的配向和高成长的行业的话,金融科技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做增量,另一个优势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做到了全世界,而且最近BAT(?)也在积极的布局看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反而在美国非金融业的龙头做金融的非常少,美国的金融科技更多的是提高效率和自身的改造,而中国是大家都来做金融科技,各行各业包括银行自己也在做改造,这是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来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这是金融科技在中国的看法。

  第三,夸客金融在新经济金融里面的定位,坚持以技术创新服务于普惠金融,做普惠进服务于小微企业主和中低收入的人群需求,这些人群抵押弱、现金流不稳定,征信模糊,这是比较有挑战的,一般银行选择不服务或者少服务,同风险和偏好来讲,服务这样的人群是有挑战的,服务好这部分群体对中国金融的可持续性有很好的作用,对于信息技术、大数据,另类数据的拥抱来解决普惠难题,这是夸客金融近三年以来的持续建设,叫做牛盾风控系统,我们的工厂也有600、700的规模,真的像工厂一样的流水线,后面的支持是大数据、决策引擎,目前线上线下公司内部外部接了40、50位数据员,我们正在与数据的公司积极合作,自己也在开发数据,也会与第三方数据公司积极合作。数据员的数量每个月都在增加,我们的信贷工厂、信贷管理体系以数据模型为基础,刚才看了我们公司的广告片,现代工厂和牛盾定律有上千万资产规模的能力,作为资金和资产匹配的桥梁。我们会持续的加大在大数据方面增长的建设。

  【本文观点整理自嘉宾现场发言,未经发言人确认】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