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张近东的心思:苏宁无界竞争 打造万亿零售帝国

 经历过“美苏争霸”(美苏指国美和苏宁)的苏宁战车,显然没有丝毫停歇之意。苏宁易购的成立,对正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的京东商城构成了威胁。
2012-09-29 09:33 · 英才杂志  朱雪尘 崔玲 孙瑜   
   

  消费平台混战

  对于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商价格大战,张近东在采访中表现得有些焦虑:“要知道,参与到价格大战中的电商,其企业资本都在海外。从某种意义上看,不排除外国资本正在有目的的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压,以控制国内消费平台。苏宁,代表的是中国的民族品牌,因此,这场价格战不是偶然发生,更像是有战略性的举动。”

  张近东的话,绝非危言耸听。《英才》多年前采访家世界董事长杜厦之时,他也曾提出过同样的担忧。在家乐福、欧尚、沃尔玛等国外品牌高歌猛进之际,直接后果是当时许多国内小型连锁超市的倒闭和被整合。其实,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一直都是许多国家重点的“保护对象”。

  资料显示,二战后的日本,为了给国内的流通零售创造相对宽松的成长环境,制定相关政策,尽可能延缓外资进入国内流通零售业的步伐,历经8年,才完成了流通领域的资本自由化。同时,韩国在流通零售领域,同样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政策上的倾斜,加之本土零售企业的成长,使得日、韩两国把握住了本国零售行业发展的节奏,也让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在日韩市场上铩羽而归。而印度,直到去年底,才决定对外开放流通零售领域,在此之前,对于外资在零售行业的投资,印度政府则一直持敷衍搪塞的态度。

  对于国内零售巨头苏宁面临的外资“狙击”,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坦言:“从民族感情上来说,我们的确应该支持苏宁。可是,中国早已加入世贸组织,流通零售领域是中国入世承诺必须开放的行业。因此,从资本层面上而言,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竞争。”

  易观国际分析师陈送寿认为:“所有的价格战、营销战和公关战,实际上背后都是资本的因素,但是外资对国内企业运营的影响力,还不好说。但是像苏宁这样的上市公司所有财务都是公开的,一旦市场和政策有变化,他们的融资就会受到影响,海外资本的灵活性更好,如果他们不披露,可能都不知道他们手上有多少钱,这是一个*的区别。”

  据媒体报道,2011年京东最后一轮融资的时候,VC给京东的估值是100亿美元,而在今年6月,京东估值仅为60亿美元。相对于去年,京东销售业绩增长了120%,但估值反而缩水40%。

  在采访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峰时他告诉《英才》记者:“目前对于电商估值没有十分准确的方法,市销率和现金流贴现的方法都无法准确进行估值。而市销率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目前大家退而求其次而选择的简单方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英才》记者,京东第三轮融资后,资金仍然投入物流体系建设和促销抢占市场份额,目前仍难盈利,如果无法上市或者无法获得新的资金进入,则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但是按照目前的估值水平,显然第三轮投资人将承受损失,这恐怕对投资人信心来说是一大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第三轮投资者中DST曾经投资过Facebook和Groupon等知名互联网公司,而且收获颇丰。而腾讯则在2010年以3亿美元投资DST,享有10.26%的经济权益和0.51%的总投票权。因此有人猜测,以此为契机,也并不排除腾讯和京东展开股权与合作的可能。

  *高端*对话——

  张近东的四个拒绝

  拒绝投机

  《英才》:对于“苏东大战”,媒体、同行阿里巴巴和上游李东生都有不同评价,你怎么看?

  张近东:正如多年所见所经历的,企业要踏踏实实做事,尤其在消费类零售行业中,我过去曾经说过,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可以借助速度突破一下,但是,整个零售业态不可能有投机存在。

  适应市场化,是竞争竞合、优胜劣汰,是要按照市场规律为消费者服务并获得企业持续发展,而不是“微博大战”。我反对员工对同行恶语相向,在竞争与管理中,我要求团队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一贯风格。

  如今,互联网电商平台,乃至投资圈都需要更多理性思考,消费者甚至被一些风险投资绑架了,由于资本逐利将电子商务“吹大了”,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英才》:这并不是一场简单价格战?

  张近东:实际上,这是资本大战,是背后的资本方为了利益冲击对手达到目的。因为苏宁是打持久战的,是基于长远发展在考虑,但是对方的资本方根本拖不起。靠这种方式是把苏宁打不垮的,但是它可以达到某一个阶段目的,获得一些资本套现离开。我觉得这才是深层次的问题,其他都是表象。

  《英才》:怎么看待苏宁净利下降的问题?

  张近东:*,我们现在和传统电商有本质不同,我认为我们真正是围绕消费者在打造供应链,通过新技术应用带动,让互联网平台更高效的去运作供应链而他们是资本逐利,更多是短期投机行为。所以,可能某个阶段看起来一样,其实本质不同。

  第二,从消费零售市场来看,在欧美成熟市场,包括百思买,实际上毛利都在20几个点,这应该是正常的。事实上,零售业非常复杂,既是人力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型,还是资源密集型,同时对品牌要求很高,沃尔玛为什么走到今天没有人去挑战他,因为一旦*了很难去超越,是点点滴滴堆积起来的。

  第三,毛利维持在一个不高的水平,也和中国上游强势有关。除去苹果、三星等国际强势品牌,可以为证的是,国内的美的、格力、海尔等家电企业财报显示,毛利都比苏宁高。

  《英才》:如何重新看待外界一直质疑的线上线下“左右手互博”问题?

  张近东:之前内部也有疑惑或迷茫,现在来看,完全不存在左手和右手互博,这是一个伪命题,它实际上是一个整合的问题,是一个供应链整合效率的问题。

  我认为,苏宁易购在毛利上也不可能马上有改变,必然有个过程,随着规模提升、供应链效率改善,平台完善、品种齐全之后,后台物流和线上线下一整合,我相信到今年底应该基本持平,如果明年继续保持一个大方向,肯定会盈利。

  《英才》:线上线下同价确定没有问题吗?

  张近东:一定的。我对消费者提供的东西,产品、价格、服务应该是一样的,平台可以不一样。现在是技术的问题,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之间整合的问题,我认为它需要实践。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英才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