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疫情下硬科技创业与投资何去何从?

我们对 100 余家科技领域投资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当下疫情对投资机构投资策略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最一线的访谈与调研,为硬科技领域创业者与投资人,提供基于事实的分析和切实的建议。
2020-02-13 10:52 · 云岫资本     
   

新冠疫情对硬科技产业与投资的影响调研分析

疫情期间,云岫资本顾问团队针对数十名硬科技领域创业者进行了一对一访谈,对其所在行业如半导体、5G、机器人等行业在当下疫情阶段的企业现状及遭遇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当前疫情阶段下投资机会的变化作出分析;同时我们对 100 余家科技领域投资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当下疫情对投资机构投资策略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最一线的访谈与调研,为硬科技领域创业者与投资人,提供基于事实的分析和切实的建议。

核心观点如下:

疫情造成半导体下游应用短期放缓,长期来看,晶圆制造和封测仍将继续受益于国产替代,维持业绩高速增长的态势,我们建议关注团队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中型芯片制造和封测企业。

疫情使得人们对自身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关注持续上升,建议关注可穿戴产品的芯片供应企业和医疗健康设备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疫情对远程医疗、物联网物料跟踪、无人驾驶等的需求促进了5G更广泛的应用,建议持续关注5G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疫情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国内工业自动化、机器替人的发展步伐,建议持续关注可创造真正替代人价值的机器人产品及相关企业的投资机会。

硬科技依然是今年投资的热门主题;科技领域投资人整体上处于谨慎偏乐观的心态,但投资决策周期拉长,希望企业估值更加合理。

建议创业者快速启动融资准备,多渠道融资、梳理战略、打好内功,从长期及短中期审视公司业务机会。

建议投资人抓住疫情时期的关键投资窗口积极投资优质资产,加大对硬科技行业的深入研究、积极帮助被投公司进行融资及做上市准备。

以下为全文内容,共8797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No.1

疫情对硬科技产业的影响

目前,硬科技企业都有哪些困境,市场机会有哪些变化?为了解析这些问题,我们对数十家不同领域的硬科技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线上访谈,访谈聚焦在硬科技三个代表性领域:半导体、5G、机器人行业。以下是我们基于一线的访谈和垂直行业分析做出的梳理,供大家参考。

半导体制造业-晶圆加工、封测、模组制造

因为生产的特点和产能的紧张,晶圆厂、封测厂春节没有完全停工。短期内疫情对半导体制造业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人员不能及时复工,对产能的完全恢复会有一定影响。长期来看,如果疫情仍然较为严重,交通继续受到严格管制的话,原材料的供应将对半导体制造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1. 晶圆厂短期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大,新客户开拓有延迟。目前疫情对晶圆厂的生产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晶圆厂基本处于全年无休一直在生产的状态,过年期间并未停工。对于新客户的订单延迟情况,某晶圆厂的市场负责人表示:“新的订单还是受到了疫情影响。由于外地回来上班的员工需要隔离,对产能是有影响的,因此客户的订单也会受到影响,芯片设计公司研发进程会延迟。预估新客户下订单的时间延误平均大概一个月的时间,但已经开始量产流片的公司影响不大。2020年客户的订单量,因为市场需求减少,对28nm等成熟工艺有影响,先进工艺还在市场开拓阶段,影响不大。”

2. 封测产能将持续紧张,不同规模的封测厂压力各不相同。不同于晶圆厂,封测厂在春节一般会放假,但由于2019年芯片国产替代、TWS与CIS旺盛需求导致的产能不足,今年许多封测厂在过年期间保留了部分人力继续生产。一家规模较大的封测厂负责人表示:“目前受到疫情的影响还好,随着正式复工的日子到来,工厂也在努力争取全面开工。”对于新客户的导入时间是否会推迟,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去年开始控制新客户导入,保证重点新客户的资源不受影响,目前来看,到3月初应该基本恢复正常了”。关于封测的产能,该负责人表示:“今年的产能不会宽松。另外这么一来,后面需要一点时间来修复整个产业链,估计到时各家情况会有所不同,看各家的综合能力和反应速度”。对于重资产的制造业,中小封测厂家的资金压力很大,根据集微网的报道,一家高速发展的中小规模封测厂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无法满负荷开工,加上设备的折旧和设备融资租赁成本高,目前每天的损失都在十几万。

3.模组厂受制于员工复工推迟和下游需求放缓,现金流有压力。作为晶圆厂和封测厂的下游,模组厂更加接近终端客户,对终端产品需求的变化也更加敏感,受到疫情的影响,手机、电脑出货量的减少,模组厂的出货也随之减少,但是员工和固定资产的开销依然不变,现金流的压力大。有存储模组企业表示:“北京和深圳的公司下周将开始有员工去办公室上班,武汉的员工依然在家办公。部分订单和生产代工这两个月都会放缓。长江存储这周已经复工了,进度不受影响。”

疫情虽然造成半导体下游应用短期放缓,但是晶圆制造和封测仍将继续受益于国产替代,维持业绩高速增长的态势,关于半导体制造领域的投资,我们建议关注团队经验丰富、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中型芯片制造和封测企业。

半导体设计

不同的芯片设计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疫情对企业融资的进度有一定的影响,如果疫情持续延续,资金紧张的企业有较大的现金流压力。对于还在融资过程中的企业,融资的计划可能会受到疫情的影响,虽然大部分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已开始在家远程办公,但短时间内无法出差。据了解,已经有投资机构规定4月份之前不报销投资经理的外地出差费用,投资过程必要的现场尽调难以实现。有芯片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账上还有几千万,如果不建厂的话能撑6个月以上,整体研发进度拖后一个月以上。”

2.对于能够远程办公、现金流充裕的芯片设计企业,芯片设计环节受到的影响较小,但芯片的生产和销售会受到整个行业产能的影响。一家IC设计公司的总经理表示:“公司将按江苏省的规定10号开工。疫情对IP设计基本无影响,公司年前刚好接了一个较大合同,正好在家忙起来。芯片交付要延后,业务中包含turkey出货,肯定会到供应链影响。”

3.武汉的企业复工艰难。目前,武汉复工时间不能早于2月14日,具体开工时间还等政府的通知,现在大部分公司都在家里办公,工厂开工估计要到3月份。有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还有存货,短时间内还能维持运转,但如果疫情不能快速控制住,长期的现金流压力是比较大的。

细分领域芯片设计公司受疫情的影响及新的投资机会:

消费电子


总的来看,消费电子产业的需求端短期受到的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的发展趋势不变。供给端受到复工延期的影响较大,生产有半个月到1个月的延迟。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如可穿戴设备、指纹识别等受到疫情的影响,需求大幅增长。另外,国外的订单也出现了增长的态势,外国客户担心受到疫情影响缺货,先下单为强,产品涉及TWS耳机、蓝牙音箱等。从细分应用来看:

1.手机销售短期下滑严重,上游芯片厂商承受的压力各不相同。根据集微网的数据,目前线下手机的销售承受较大的压力,*季度预期手机销量将降低45%。依赖国内市场的上游芯片企业可能会遭受订单减少甚至取消订单的情况,而芯片企业如果节前有较大的订单或者阶段较为早期还处在研发阶段与客户导入阶段则业务受到的影响较小,经营的风险主要看企业现金流的情况。

2.疫情刺激了可穿戴产品的需求,上游芯片厂商将受益。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大大加强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结合5G、物联网的普及和个人健康管理需求的提升,将促进可穿戴产品市场的增长,从而带动上游芯片和零部件的需求增加。根据京东的数据,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智能手表成交额同比增长90%。

3.疫情管控将同时采用多种手段,部分应用将变成长期的需求。终端应用如指纹识别受到疫情的影响需求反而增加。由于疫情防控管制的要求,现在公共场合都要求人们佩戴口罩,增加了人脸识别的难度,导致指纹识别芯片需求增加,形成人脸+指纹双重识别,未来,对于一些重要的生物识别场景不会只依赖于人脸。

我们建议关注可穿戴产品的芯片供应企业的投资机会,包括主控芯片、光学传感芯片和智能音频芯片等。

医疗电子

医疗检测和医疗器械设备受到疫情肆虐的影响,需求短时间内迅速爆发,红外体温成像已经成为公共区域疫情监测的法宝。目前,红外体温检测仪、血氧仪、呼吸机等一系列医疗器械供不应求。长期来看,疫情加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医疗健康设备在疫情过后可能将获得持续的增长。从细分应用来看:

1.复工大潮继续推动红外热成像设备的需求增长,红外热成像关键元器件频频缺货。随着各地延迟上班时限的临近,各地政府和企业将进一步加大防疫工作的力度,目前医院、高铁、飞机场、地铁、大型商超、写字楼、学校等场所对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设备需求急剧增长。2020年2月2日,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目前为止收到各地各方面对红外体温检测仪的需求约为2万台,手持式约30余万台。工信部预计,整个全自动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仪需求约为6万台,手持式约55万台。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指出,目前中国全自动红外体温检测仪日产量已达800台左右,未来日产能有望达1500台,手持式测温仪日产能可达15000台,当前测温仪企业复工率在50%左右,随着生产企业陆续复工,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但供应链能力是这些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问题集微网还临时组建了“测温仪器产业链群”,邀请测温仪产业链相关的企业加入,共同解决防疫测温设备供应链供货短缺的难题。

2.疫情过后,紫外消毒机等电子健康设备将日益普及,上游芯片厂商将受益。受到疫情期间的广泛科普,大家提高了对日常生活卫生的注意,日常的电子健康设备如消毒机、电子体温计在疫情过后很可能将成为大众日常需求品,更多的资源会投入相应领域的创新,带动新技术和上游芯片产业的发展。

我们建议关注医疗健康设备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包括高精度温度探测芯片、紫外LED芯片等。

5G通信与应用

整体来看,5G行业在短期内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长期的发展趋势不变。疫情对远程医疗、物联网物料跟踪、无人驾驶等需求甚至促进了5G更广泛的应用。从产业链不同环节来看:

1.复工不断延迟影响了5G上游厂商的产能,下游基站建设计划不变。短期来看,和其它行业一样,5G上游核心器件供应商也受到复工不断延期的影响,尤其是武汉的企业,武汉是国内光通信企业的聚集地,这也导致了其它地区光通信企业的订单暴增。另外,受到疫情影响,来自下游厂商的订单也有所推迟,平均推迟时间在一个月左右。长期来看,下游运营商基站建设的计划不变,而手机由于今年预期的销量大幅度下滑,可能对相关上游厂商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2.疫情促进5G应用。长期以来,5G的应用一直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此次疫情由于爆发迅速,造成医疗资源紧张,武汉地区的医疗机构超负荷运转,促进了对远程医疗的需求。武汉新建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配备了4G/5G基站共计42个,实现4G/5G网络全覆盖,可承载2至3万人通信需求,满足远程指挥、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和数据传输等应用。此外,疫情对物联网物料跟踪、无人运输等的需求也促进了5G更广泛的应用,将对5G建设的推进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此一役,日后在5G应用建设上,将会孕育出更多具有高价值的5G应用。

我们建议持续关注5G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机器人与高端制造行业

整体来看,整个机器人行业在短期内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但其长期发展并未受到冲击,甚至得到了一定的促进。具体到不同的细分应用:

1.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短期内将出现下滑,但长期波动并不明显。

首先从上游供应链角度来看,据出自Fanuc的业内人士反馈,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大部分还是依赖于进口,剩下少部分的国产零部件厂商的工厂也往往具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且多分布于疫情相对并不严重的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因此工业机器人的上游供应受到的冲击相对不明显。

其次从下游需求来看,受当前疫情环境下复工延后、交通与物流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下游客户的需求在短期内必然会出现明显下滑,但对于工业机器人行业惯常的业务周期来说,即使在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2月份的主要任务通常也是客户需求确认及商务谈判,实际项目的成交与落地更多会放在3月份甚至4月份。因此2-3月份的业务下滑对工业机器人企业全年业务的影响并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青壮劳动力日趋短缺,以及机器人技术的持续突破,我国工业自动化需求迅速上升,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据IFR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51.2亿美金,同比增长30%。随着2018年、2019年机器人行业上下游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国内机器人产品的硬件成本也在持续下降,目前业内产品能力较强的机器人企业已将其产品的投资回收期压缩至2年甚至1.5年以内,达到客户批量采购的心理预期,因此我们判断工业机器人行业在未来5年内将会保持较好的增长。而此次受疫情影响,工厂外地工人的复工难度大幅上升,工厂劳动力短缺的痛点被进一步放大,而对于重资产的工厂来说,停工或者不饱和生产往往都意味着亏损,因此可预见的是,随着工厂的陆续复工,工厂客户对包括机械臂、AGV在内的自动化设备的需求将会更加迫切。

类比2003年的SARS疫情,可以看到的是,在整个疫情期间,我国工业GDP的占比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2002年4季度,我国工业GDP的占比为37.87%,2003年1季度、2季度分别上升至40.66%、41.18%。而同样即使受到SARS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国内机床等机械设备2003年的产量相比2002年仍然存在显著提升,部分机械设备的景气甚至一直持续到了2004年中。

综合对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及客户的调研,以及SARS对工业及机械设备行业过往影响的类比,我们判断:(1)新冠肺炎疫情将在短期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下游需求有所影响;(2)疫情的影响有限,且随着疫情的结束,下游需求会迅速恢复甚至反弹;(3)业内优秀公司的长期价值并不会因疫情而发生重大变化;(4)客户绑定不深,整体实力弱的小玩家将面临较大的现金流压力。

2.服务机器人市场教育过程受到加速,行业长期发展受益。

餐饮、酒店、商场是当前受疫情影响最为直接的业态,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据恒大研究院估算,2020年同期受损超5000亿元。而以餐馆、酒店、KTV等为主要客户的服务机器人行业在短期内受到的影响也最为严重。

但在主业受到冲击的同时,目前诸多服务机器人企业正积极拓展其产品在医疗场景的应用。以出货量在业内实现*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为例,目前其配送机器人产品已在全国各地定点医院、定点隔离区、学校实现应用,以降低疫情下配送环节交叉感染的风险。擎朗创始人李通表示:“疫情对客户短期订单肯定有影响,但长期来讲对整个行业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一方面在当前危机时刻下,大量新的应用场景受到了激发,而机器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得到应用,也侧面证明了行业的成熟,另一方面市场教育过程得到了加速,机器人安全、替人的价值受到了大众的认可。”

综上,虽然疫情导致了整个机器人行业在短期业务上的波动,但从长期看,此次疫情对国内机器替人的大趋势反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关于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我们建议关注已打造出实用性高、成本低的机器人产品,可为客户创造真实价值的机器人企业。

No.2

疫情对科技方向投资机构的影响

和众多投资机构及硬科技创业公司一样,云岫资本非常关注疫情对今年一级市场资金面和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常合作的100余家代表性投资机构做了一个简单调研和访谈,机构覆盖市场上主流的人民币财务投资机构、美元财务投资机构、国资/政府背景机构、券商背景投资机构、以及产业背景投资机构;受访投资人大多为高级别的基金管理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

1. 绝大部分投资人认为疫情会对科技企业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机构指出:早期企业开支较少、未大规模出货以及研发进度不变,所以受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已经完成关键研发,进入正式销售环节的中小规模的企业受影响会比较明显。

2. 科技领域投资人对今年的投资整体上处于谨慎偏乐观的心态。约43%的投资人表示投资会更谨慎,约29%的投资人表示不受影响,约20%的投资人表示会在市场恐慌中更为积极。长期来看,约73%的投资人认为今年一整年的投资总额不会受疫情影响而变化,约14%的机构认为今年会减少20%以内的投资总额,但也有少数机构认为将会增加20%以内的投资额,甚至增加20%-50%。这真实体现出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更为成熟,科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长期发展不会受1-2个月短期不可控因素导致的业绩波动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级市场上仍然会支持这些真正引领中国科技进步的企业。这一点在二级市场上也得到了类似的反馈:经历了年后*个交易日的大范围跌停后,科技股后续发力,连涨四个交易日。

3. 近一半的投资人认为投资决策周期将在4个月以上。这个周期比业内惯常的3-4个月投资决策周期显著拉长了。考虑到融资需要与多家机构同步进行,且疫情给尽职调查带来诸多阻力,整个融资过程可能会更长。

4. 从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方向上来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企业服务、半导体、机器人、大数据、消费电子等硬科技方向仍是今年持续的热点。很多机构甚至在今年特别新增了对这些领域的关注,这反应了中国硬科技领域对投资人持续强劲的吸引力。

5. 从投资阶段上来看,超过半数的投资人认为不会受疫情影响而改变,约四分之一的投资人会往更确定的后期看,少部分会转向更低估值的早期。部分机构投资阶段后移值得关注。从这个角度看,科技企业商业拓展及落地能力需要持续加强,要尽快度过从小批量出货到大规模量产的阶段,给投资人注入足够的信心,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持续的融资。

6. 大多数投资人希望企业适当降低对估值的预期。科技企业的估值普遍偏高一直为投资人所诟病,企业的现金流或融资进展在这次疫情中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适当降低估值预期会更有利于获得投资人的支持,从而携手共渡这一难关。

No.3

云岫对硬科技领域创业者与投资人的建议

针对创业者的四大建议

1. 保证活下去,迅速启动融资计划,调低估值预期,多渠道筹措资金。

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也是最重要的目标是能够活下去,活下去才有未来。缺钱都是相对的,在复杂的不确定性面前,未雨绸缪才是*的应对之策。特别是疫情之下,Q2形成融资堰塞湖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建议创业者及早准备融资规划,适当调低估值预期,与股东及财务顾问协商,找到适合自己的好的融资时机及融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政府项目补贴等)。

2. 梳理战略,建立面对“不确定性”世界的“反脆弱”体系。

如果问疫情带给广大创业者*的启示是什么,我们认为如何面对包括不可抗力在内的不确定性应该是其中关键的一条。特别是在如此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如何管理我们的现金流,如何建立一个灵活机动的协作组织,如何建立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是否构建多元业务体系……这些需要系统的梳理和反思。只有建立一个反脆弱的系统,才可以应对不确定性的复杂世界。

3. 打内功,全面梳理企业文化、流程制度体系,构建面向未来的根基。

危难时刻最能凝聚和筛选团队,也是*的萃取公司文化、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时刻。“造钟”而不是做“报时人”。我们建议创业者在疫情时期能够把梳理企业文化、流程制度体系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这是构建面向未来的伟大公司必须做的功课。

4. 从长期及短中期审视自己的业务,既要有战略定力也要抓住行业新机会。

硬科技领域创业及投资正当大势,疫情只是短期的影响;同时如前文行业分析中,短暂的危机也会带来行业的诸多新机会。建议创业者根据产业的动态变化从长期视角重新审视公司的业务方向,及时做相应的调整,也需要考虑抓住产业带来的诸如医疗场景、在线化等短中期的机会——考察这些机会是否有机会变成公司下一个现金牛业务。

针对投资人的三大建议

1. 抓住疫情时期的关键投资窗口,积极布局投资优质资产。

一级市场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本质上是一样的,都需要抓住优质资产的长期价值。疫情的危机时间窗口,正是巴菲特所说的“恐慌的时候”。在业务受到影响,资金紧张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今年优质企业融资的估值都会不同程度的下调,优质资产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现。我们建议投资人1)继续抓住科创板、注册制带来的巨大红利期,全面布局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2)积极从跨周期视角布局头部硬科技公司,特别是拥有核心技术,但也许市场需要1-2年爆发的企业,这时候也许是*的买入时机。

2. 加大对包括半导体、5G、机器人行业在内的硬科技行业的深入研究。

硬科技方向的学习是很值得投资人花时间的系统功课。硬科技领域知识繁杂,涉及行业领域广泛,没有大面积排会之前是*的学习研究时间。云岫团队非常乐意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一起探讨今年的投资机会。

3. 积极帮助被投公司进行融资及做上市准备。

疫情背景下,加强投后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投资界的共识。我们认为帮助被投企业进行融资是核心的投后服务工作之一。企业需要做最坏的打算,提前着手储备充裕现金。我们建议投资人花更多时间帮助公司融资,提供策略、资金、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疫灾之年,政府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会继续加强。可以预见,今年仍然会有大量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针对符合条件的被投公司,我们建议投资人积极推动他们进行上市融资,在疫情下进一步做大做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云岫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