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投资中的学习与领悟

投资是可以学习的。20%在学,80%在习。投资还有一个特殊性是,习的过程就等于悟的过程。
2022-08-30 11:27 · 溯元育新  王潜   
   

01、投资要学,要习,更要悟

最近发现,有时候我看一些人的材料不是很有感觉,但我知道有帮助;看另一些人的材料,会觉得既有帮助又有感觉。这可能因为我们过往的人生经历比较相似,所以特别能认同和听懂他的话。

有些人的话你觉得是对的,但也就只是对的而已;有些人的话你知道是对的,但他的见解只是你的真子集;还有些人的话你知道是对的,但是他实际的行为在他的话里没法完全体现。

如果你发现读一个人写的东西,既有帮助又有体感,那就保持一种连续性,长期以来复利会很大。我开始意识到一个事儿:投资是可以学习的。20%在学,80%在习。

投资还有一个特殊性是,习的过程就等于悟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是木匠,要学和习,那就每天去伐木。但是投资不能每天做交易,做的交易再多,和你最终的投资成绩可能也没有相关性,所以得悟。

怎么悟?首先要有大量的学习材料。根据你的个人经验和过往历史,找到最合适的。什么是最合适的?你知道他说得对,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你能付诸实践和应用。当然,可能你没到某个阶段,就遇不到合适的,这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第二,一旦筛选到了那份材料,就要以这个材料为主线。不要看到一半,觉得其他人说得挺有道理的,就去看其他人。可以穿插其他的材料,但你要知道什么是主线,什么是补充。

第三,悟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模仿,第二部分是迁移。模仿就是读材料的时候,用这个人的方式去理解,去预测。看到一半你可以暂停下来,问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

大家都知道史记里的那个故事。张良在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特意把鞋甩到桥底下,张良下去捡。捡上来之后,黄石公说明天来见他。第二天张良来的时候,黄石公已经在了,说他今天来得太晚了,明天再来见他。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故事,这时候就可以暂停一下,合上书想一想,是我的话会怎么做,心里会怎么想。

我觉得做投资也是。看到一个case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时候会怎么做,心里会怎么想,也是习的过程。慢慢地,把这种想法和你所敬仰的人的做法迁移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不知不觉就开始悟了。我还在这个过程之中,还有要更进一步深化的东西。

之前我说过,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反复地回到原则,这也是一个悟的过程。

南宋有一个禅修方法叫参话头,就是一句话反复想想1000遍。我觉得做投资也有参话头的过程,不过你不会把某一句话天天挂在嘴边。

看唐朝的文章,你会发现一个特点。大家都在变着法问他同一个问题,他总是能识破那个问题,并且给到相同的答案。

段永平的博客也类似。大家总会说,“投资对我来说是如何如何困难,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你来说好像比较容易,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每个人都会讲自己的故事,最后都是回到这一点上。

段永平回答,我只是说投资很简单,没有说投资很容易。我做投资已经做了十年,能差不多看明白的也就七八家公司,真正投的也就五家,平均两年投一家。在此之前我还做了步步高小霸王,之前还有十几年的营商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开始做投资,也只能两年看懂一家公司。你想一个月看懂五家公司,这个没有可能,换做我也做不到。

大家就会接着问,但我觉得你投资做得很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段永平答,没有。要有更好的方法,为什么不用?

有人会问,但你的投资业绩是其他人不可匹及的,有什么秘诀?段永平答,我做投资已经十年了,在此之前已经做了十五年企业了,过去十年中也只投了五家公司,平均两年才能看到一家公司。

有人还会问,段总,你老是说弄懂一家企业,到底怎么样才叫弄懂?段永平答,弄懂企业的*方式,就是你自己去做一个企业。

有人不认同,说巴菲特也没有做过实际的企业,所以用常识去判断,用理性去推理就可以了。段永平回答,你认为有比自己去做一个企业,从而弄懂一个企业更好的方法吗?

不过这里我要提一点。你自己做了一个企业,也未必能弄懂一个企业,搞懂一个企业是很难的。如果你自己做一个企业,你大概率能判断什么样的企业是不太好的企业。对于找到好的企业,有做企业的经验往往还不够。

上面来来回回说了很多话,都是同一个问题。我每天就在听这个,每天听都有新收获。我每天听的内容都是变着法儿的不一样,也是变着法儿的一样。

有人总结了段永平的博客,说来说去就是三件事。*,投资企业就是投它的未来现金流折现。第二,搞懂一家企业很不容易,投资原则很简单,但是搞懂一家企业很不容易。第三,不懂不做。

我想以这个例子来说明我是怎么学习,怎么思考,怎么领悟的。我觉得每天听完之后,都比昨天多知道一些事情,这是*。

第二,我们在生活里可能会犯一些错,这个错不是因为你不知道那个道理,而是你在做那件错事的时候,暂时忘掉了那个道理。

我以前有讲,人做完一件事是不可以太开心的,但开心的时候肯定记不起来这一点。如果你没有外界的优质信息和材料支持的话,你可能会在三周之后想起。如果你有,只要瞥见一眼,就可能在两天后想起上周犯的是什么错。

巴菲特、芒格、段永平都说过,发现错了就要改。因为这时候不管付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哪怕代价真的很大,都已经是最小的代价了。两天之后就能改的代价,肯定比三周之后能改的代价更小。如果你只能在三周之后改的话,也要改,因为那已经是最小的代价了。

我们每天会经历很多事儿,看到微信上的文章,看到一些商业评论,跟人聊天。状态好的话,能做更多的事,想更多的事,更能融会贯通。这个过程要持续,哪怕一天只有五分钟,在一个很聚焦的方向上累积的复利,能带来的优势都是不可比拟的。

02、掏出书中黄金屋,方向、时机和余力都得有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守门员扑点球,方向对了,时机判断也对,但是没跳到球的位置,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投资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方向对了,时机判断也对,但是你的生活结构不足以让你支撑那么久。所以我们做投资的时候,方向、时机、余力三个方面都要考虑。

我十七八岁的时候经常会担心我这个人没什么用。当时以为这种焦虑是普遍性的,而且作为学生,没读什么专业,没工作过,这种焦虑很正常。

今年以来我重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在投资大师的传记里面常常看到,很多人最终转向做投资,是因为他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这个人到底有什么用?

会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没有办法纯粹地做学术。如果他能很纯粹地去做一个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星辰,可以一个月拿8000块工资过生活,就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我会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一年至少还是要赚100万。那么我对这个世界很感兴趣,对人类几万年的历史,地球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很感兴趣,到底有什么用?我们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屋怎么从书里面拿出来?

我现在开始有点知道,这句话不是书中“必”有黄金屋,而是“自”有黄金屋。黄金屋就在这里,你得自己去把它掏出来。

还有一点,只读和金融理财相关的书,黄金屋也是掏不出来的。你对每种类型的事物的思考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需要从不同的地方去迫近。

迫近的方法就像前面说的,首先找到一个适合你的领路人,跟随他的思维。其次找一些补充的材料,可能存在于天文、地理、社会、文学、人类心理各个领域之中。最后当某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已经在此之前做好准备了。

就像人类很久以前就已经掌握了耕地的方法,但是直到3000年前,整个地球的温度上升到全世界都可以种庄稼了,人类才大量地繁衍开来。以前只有赤道附近的人能种地,其他地方的人会耕地也种不出东西来。

从无到有需要一些逐渐发生的转变。不仅仅是心态,相应的技能也要转变,生活的时间安排,人生的态度节奏都会改变。让我早五年去做现在的事情,可能性不大,我自己就不会想做,更别说能做好了。而现在的一切都在向着做成这件事发展,向着做好这件事准备,生命中的各个方面都朝着这件事的方向转变,那就说明是时候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溯元育新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